科技行业仍未能消除供应链中的强迫劳动
快速阅读: 据《计算机周刊》最新报道,报告显示,全球多家大型科技公司未能有效应对供应链中的强迫劳动风险,平均得分仅为20分。专家呼吁加强人权尽职调查,采用道德的治理和招聘做法。
数十至上百家科技公司因未能达到最基本的强迫劳动和人权侵害方面的尽职调查要求,继续将供应链工人的生命和生计置于风险之中,行业分析显示。由商业与人权资源中心(BHRRC)运营的项目“了解链条”(KnowTheChain, KTC)进行的基准分析显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忽视了其维护工人人权的责任。该分析评估了45家全球科技公司在打击强迫劳动和其他人权侵害方面的努力。
通过一系列指标,如招聘、采购和监控实践,以及工人组织的权利,“了解链条”项目对这45家全球科技公司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在所有45家公司中,仅三家(惠普、三星和思科)得分超过50分,平均得分仅为20分。
强迫劳动和现代奴隶制是重大且持续的问题,在科技行业中,尤其是在原材料开采和构成技术产品的组件生产方面尤为普遍。国际劳工组织(ILO)估计全球有2490万强迫劳动受害者,而全球奴役指数估计有4030万现代奴隶制受害者。根据“了解链条”2020年6月发布的第三份基准报告,KTC发现科技公司在应对强迫劳动方面疏忽大意,而在2023年1月的第四次基准评估后,尽管利润飙升,这些公司仍彻底失败地解决其供应链中的强迫劳动风险和影响。
根据“了解链条”的最新基准分析,虽然在政策制定、治理和基本人权尽职调查流程的建立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样明显的是,政策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公司提供的证据表明这些政策和流程如何实施的很少。它还指出,近半数公司总体得分低于15/100,包括京东方(0分)、中芯国际(3分)、立讯精密(4分)、博通和英飞凌科技(均为8分)、富士胶片(9分)、松下(10分)、英伟达(11分)、德州仪器(12分)、摩托罗拉和佳能(均为13分),以及高通(14分)。同时,93%的公司被KTC评估为在支持工人结社自由方面得分为零。
“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继续忽视其在整个供应链中维护工人权利的责任,并在支持结社自由等关键问题上表现逊于服装和鞋类等行业。它必须紧急采取行动根除供应链中的强迫劳动,”KTC负责人兼BHRRC投资者策略主管艾琳·克拉克说。“关于企业人权尽职调查的基准结果尤其令人担忧,因为大多数电子制造是在强迫劳动风险加剧的司法管辖区进行的,包括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这些地方的人权风险已被广泛记录。”
KTC的基准进一步发现,“采购实践”和“促进工人权利”是公司表现最差的领域,这两个指标的平均得分均为5/100。虽然三分之二的科技公司披露了他们如何对其供应链进行人权风险评估,但只有五分之一能够披露具体与利益相关者互动以评估风险的例子,KTC表示这显示出对公司员工为中心的风险识别模式的承诺不足。
其基准报告指出,科技行业广泛使用的“准时制”生产模式增加了工人受到虐待的风险。它还强调了保护台湾大量外籍劳工的具体需求,称由于台湾供应了世界上90%的先进芯片,因此对全球科技供应链至关重要,但由于招募费用和欺骗性合同等因素,这些劳工面临更高的强迫劳动风险。
“虽然许多公司擅长披露人权政策,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承诺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或对现场工人产生影响。已确定并扩大的公司承诺与其实施之间的差距意味着工人继续处于被剥削的风险之中,”克拉克说。“书面承诺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法律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企业必须直接与权利持有者接触,并超越打勾式的态度对待尽职调查。”
因此,KTC呼吁企业领导人和供应链及招聘专业人士立即采取行动,确保在其整个供应链中进行全面基于风险的人权尽职调查,并采用稳健和道德的治理、采购和招聘做法。它还呼吁公司与工会和其他工人代表团体合作,维护劳动权利并防止剥削,并将其欧盟人权尽职调查法律作为其实践的最低标准。
2022年7月,《计算机周刊》报道了尽管科技公司面临高声誉成本,但这些企业的决策者仍然主要依赖自愿报告措施和静态审计过程来应对强迫劳动和奴隶制——这种现象因企业和社会的不作为文化而加剧。
了解更多关于科技供应链的信息:
监控技术公司参与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人权侵害:研究表明,公司从促进对中东和北非地区移民、寻求庇护者和难民的人权侵害的监控技术中获利,且几乎没有监督。
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运作的不透明科技公司:商业与人权资源中心表示,在加沙局势升级的破坏中,以色列和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的科技公司严重缺乏履行其人权责任。
欧盟未能在监控技术转让中保护人权:欧洲奥姆布斯曼发现,欧盟向非洲政府转让监控技术时未充分考虑人权影响,这是在对欧盟委员会管理援助基金的一年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