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开始将自制化学弹药用于无人机
快速阅读: 据《乌克兰军事新闻》称,俄自制毒气弹药现身战场,采用商用无人机改装,内含禁用化学品如CN或CS,已有多起使用记录,威胁平民安全,国际社会呼吁加强监督。
**俄罗斯自制毒气弹药在战场上现身**
近期,有证据显示,俄罗斯无人机操作员已经开始使用一种自制的无人机弹药——被称为“投掷物”的新型武器。这种武器由商用无人机改装而成,例如大疆Mavic 3或Autel等型号,通常用于战场侦察和火力打击。然而,最近曝光的一份俄罗斯武装部队第27机械化步兵师辐射化学及细菌防御公司的手册显示,“投掷物”内含危险化学品,其用途、技术参数、构成及功能均被详细描述。
这份手册提到的“投掷物”并非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批量生产武器,而是通过改造现成材料制成的手工弹药。具体来说,这种武器的核心组件包括装有毒性物质的小瓶、现代改进型手榴弹引信(类似F-1手榴弹)、塑性炸药、稳定剂以及胶带。首先,操作人员会将塑性炸药安装到手榴弹引信上,随后将装有毒性物质的小瓶与弹尾结合,并用胶带进行固定。这种自制武器的重量约为300克,与RGD-5手榴弹(约310克)或VOG-17手榴弹(约350克)相当,但它的射程仅为15米,目标是通过释放有毒物质来削弱敌方战斗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毒气弹药所使用的化学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制式毒剂,而是类似于K-51气体手榴弹或RG-VO手榴弹中常见的毒性物质,例如氯乙酰苯(CN)或氯代苯甲腈(CS)。这些化学成分早在1969年的联合国《日内瓦议定书》中就被明令禁止,因为它们曾在越南战争中被大量使用。尽管如此,俄罗斯占领者却屡次在乌克兰战场上率先使用此类武器。
据乌克兰武装部队支援司令部的辐射、化学与生物情报部门统计,自2025年3月以来,已有767起涉及含危险化学物质“投掷物”的事件记录在案。而从现场获取的样本来看,俄罗斯军队还使用了RG-VO和K-51型化学手榴弹。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弹药中的化学成分尚未明确,这可能意味着这些武器是在不具备取样条件的地点部署的。乌克兰方面指出,俄军倾向于在重点进攻的乌克兰阵地附近使用此类武器,这不仅增加了战场检测和取证工作的难度,也让追究其违反国际法的责任变得更加复杂。
截至目前,自2023年2月以来,乌克兰已经记录了7,730起俄罗斯军队使用危险化学品攻击乌克兰军队的事件。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威胁平民安全,也暴露了俄罗斯在国际法框架内的肆意践踏行为。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谴责,各国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对化学武器使用的监督,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