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口大口地吃水,但它也能掌握拯救宝贵资源的关键吗?
快速阅读: 据《Scroll.in》最新报道,班加罗尔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洪灾双重困境。人工智能既是耗水大户,又可通过优化水资源管理助力节水。从资源掠夺者到守护者,人工智能的选择关乎人类未来。
**班加罗尔的水资源困局与人工智能的双面角色**
被称为“花园城市”的班加罗尔,多年来已成为资源管理混乱的典型案例。2024年,这座IT重镇同时遭遇了严重洪灾和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每天,班加罗尔从地下水井抽取约8亿升水。自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十倍以上的同时,水体面积却减少了79%。地下水位也从2013年的13.4米急剧下降到2023年的18.7米,印度科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未来地下水位可能进一步降至约25米。
在这场水资源危机中,人工智能成为了热议话题。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人工智能承诺重塑世界,但其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不容忽视。数据中心的冷却需求和大规模人工智能训练的计算要求,使这一领域成为耗水大户。例如,训练一个拥有1750亿参数的ChatGPT-3模型,需消耗超过70万升淡水进行散热。即便训练完成后,每次用户的提问仍需消耗一定量的水,回答10至50个问题可能就需要两升水。数据显示,谷歌的数据中心在2022年消耗了超过210亿升饮用水,较前一年增长了20%;微软同样经历了类似的增幅。到2027年,人工智能预计将消耗全球水资源的近半数,达到英国全年总取水量的一半。
然而,人工智能也为解决水资源问题带来了希望。例如,新加坡的人工智能驱动智能水网项目通过检测漏损和优化水资源分配,实现了最高达5%的节约。全球范围内,因泄漏和低效导致的水资源浪费接近总供应量的30%,而人工智能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的能力为节水工作开辟了新思路。除了检测漏损,人工智能还能彻底革新资源规划,精准预测用水需求,帮助公共事业更高效地调配资源。在水处理厂,人工智能实时调节化学药剂投放、曝气及水流速度,显著提升了效率。
农业占全球淡水资源使用总量的70%,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甚至可能高达90%。借助人工智能对作物生长周期和灌溉计划的洞察力,不仅产量可以提升,还能实现20%以上的用水节约。尽管人工智能曾被批评为贪婪无度,但它或许正是扭转班加罗尔乃至全球水资源管理混乱局面的关键力量。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正逐渐学会不挥霍资源,而是以更精细的方式滋养未来。
人工智能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它会成为资源的掠夺者,还是资源的守护者?正如OMI基金会政策研究员库什·莫汉·米特拉所言,这场挑战关乎人类的未来选择。或许,人工智能将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带领我们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明天。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