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正处于 AI 泡沫的高峰和“AI 时刻”的风口浪尖?
快速阅读: 据《福布斯》最新报道,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品牌的发展历程,从CoreWeave IPO遇冷到人工智能泡沫可能破裂,再到历史上类似dot-com泡沫的验证过程。文章指出,人工智能的营销活动往往夸大其影响力,混淆技术进步与超级智能的承诺。真正的进展应关注实际应用和组织影响,而非空洞的炒作。
人工智能品牌的成长历程
Getty Images
作为首家上市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oreWeave令投资者感到失望,其首次公开募股的市值最终定格在190亿美元。就在2024年5月,它以私营公司的身份最后一次融资时,估值就已经达到了190亿美元,几乎是五个月前估值的近三倍。人工智能泡沫可能很快就会破裂,随后将进入一个重新评估和清算的阶段,然后是生产力导向型的人工智能业务实践,以及能够通过向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盈利的人工智能公司的出现。我们大约二十五年前就经历过这个验证过程,当时随着dot-com泡沫的破裂。
今年一月,“深寻时刻”将人工智能泡沫推向了爆裂的边缘。美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家们对一家突然出现的低成本且高效的中国竞争对手感到恐慌,他们提前预测了通用人工智能(AGI)或“超级智能”的到来,并加倍夸大了人工智能在未来近期内的巨大商业影响。例如,Anthropic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迪不仅称美国对中国芯片出口管制“甚至比以前更加具有存在意义”,还预测说:“在12个月内,我们可能会生活在一个AI几乎编写所有代码的世界。”数百万程序员将被淘汰,巨大的商业节省即将实现。
然而,根据《连线》杂志记者史蒂文·列维获得的内部Anthropic会议访问权限,阿莫迪认为到达AGI终点线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节省开支。明年,Anthropic及其他公司可能会生产出能够“超越诺贝尔奖得主”的机器。数百万个这样的AGI将协同运作:“想象一下数据中心里的整个天才群体!癌症、传染病、抑郁症再见;长达1200年的寿命即将来临。”
确实可以想象。人类可以想象“所有人和平地生活”或者“充满爱心的机器”解决一切问题,让我们活到1200岁(为什么止步于此呢?)。人类的想象力也催生了许多成功的营销活动,比如1955年推出的“人工智能(AI)”,以及2007年推出的“通用人工智能(AGI)”。
这些营销活动掩盖了“人工智能”这一历史现实,即现代计算机能力与功能的稳步扩展。在《现代计算的新历史》中,托马斯·海格和保罗·E·塞鲁齐追踪了计算从科学计算到行政辅助,再到个人设备,最后成为通信媒介的转变。从八十年前超越人类速度和复杂性的“超级智能”计算器开始,这种不断重塑的过程一直延续到今天的“AI”,即GPU、统计分析模型和大数据的完美风暴,为计算机增添了内容分析和处理(而非内容“生成”)的功能。
这一演变过程中伴随着期望高峰、幻灭低谷和平产高原。它由各种营销活动和描述计算新阶段及其对我们生活和工作影响的具体“时刻”定义。
第一个这样的里程碑是IT时刻,强调了从科学计算转向商业应用的转变。1958年,哈罗德·利维特和托马斯·惠斯勒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管理的1980年代》,创造了“信息技术”这一术语。他们指出,“在过去十年间,一种新技术开始在美国企业中扎根,这种技术如此新,以至于其重要性仍然难以评估。”他们预测IT“将挑战许多长期存在的做法和理论”。
利维特和惠斯勒描述了三大IT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他们当时观察到的情况——高速计算机处理大量信息。第二部分刚刚崭露头角——将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应用于决策问题。第三部分是基于当代主要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权威的预测——“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高级思维”,包括在几十年内编程“大部分顶级工作”。
文章的重点是这项新技术的组织影响,如IT促进的权力和决策集中化(或再集中化),以及IT对中层管理者工作的负面影响。尽管自动化的好处和弊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继续被争论,但讨论的主要话题、敬仰和担忧的是现代计算机不断加快的速度及其对新计算设备及其应用的影响。
现代计算的核心驱动力是不断加快的速度这一理念,戈登·E·摩尔在1965年发表于《电子》杂志上的《在集成电路中塞入更多元件》一文中捕捉到了这一点,他预测芯片上可放置的元件数量每年都会翻一番,从而将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一倍。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预测,用定量的、“科学”的术语表达,看起来像是一条自然规律。
这个预测后来被称为“摩尔定律”,它并非关于物理学,甚至也不是关于经济学的。而且它远不止是一个引导行业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摩尔定律是一种营销活动,推广了一种特定的计算机芯片设计方式,将这种创新推销给投资者、潜在客户和未来员工。
摩尔在2001年告诉杰弗里·兹格蒙特:“当我们试图推销这些东西时,没有遇到热情的听众。”兹格蒙特在《微芯片:一个想法,它的起源及其创造的革命》中写道:“[到1965年],在电路小型化竞争方法的攻击下,感到自己的产品不被重视,集成电路倡导者感到有竞争紧迫感去推广这一概念。因此,他们大力宣传……[摩尔的]预言是急切的宣传。”
和其他营销口号一样——与物理定律不同——摩尔定律被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现实。在2006年的一篇《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计算历史年刊》文章中,伊桑·莫利克令人信服地展示了这条“定律”是如何定期根据竞争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的(例如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半导体行业在过去40年间经历了戏剧性的变革,使得摩尔定律中的许多原始假设变得不再适用。这些行业性质的变化与定律的周期性修订相吻合,因此当半导体市场发生变化时,定律也随之变化。”
随着计算机能力和微型化的稳步提升,另一个里程碑出现了:网络时刻。1973年,鲍勃·梅特卡夫和大卫·博格斯在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发明了以太网并实施了第一个局域网络(LAN)。梅特卡夫后来解释说,所谓的“梅特卡夫定律”是一种“愿景”。它帮助他克服了一个重大障碍:梅特卡夫在1980年卖出的第一张以太网卡售价为5000美元,他利用“定律”说服早期采用以太网的用户尝试足够大的局域网络,实际上是在承诺他们的投资价值会随着更多人接入办公室网络而增加。
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体现了极佳的营销理念,帮助早期采用者——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会计师——克服计算新技术投资回报率(ROI)的难题。它提供了终极承诺:这项技术越投入,价值就越大。网络化时代使规模——有多少人和设备连接在一起——变得比速度——数据处理的速度有多快——更加重要。与个人电脑时代(1982)、互联网时代(1993)以及移动设备时代(2007)共同,它催生了大数据和当今版本的人工智能。它也成为硅谷充满活力的口号——“规模化”成为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指导原则。它还引发了另一场关于“新经济”的营销活动,并导致了互联网泡沫的形成。
更多内容:国家安全局警告——更改您的iPhone和Android消息设置“没有人是安全的”——美联储对特朗普的惊人警告可能突然引发比特币价格混乱微软警告10亿Windows用户——不要使用密码
在2006年,《IEEE光谱》杂志发表了《梅特卡夫法则有误》一文。作者们令人信服地修正了梅特卡夫对网络效应的数学公式:“对于一个小型但快速增长的网络,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近似值,”其中一位作者在2023年表示。“但我们的修正适用于达到规模之后。”《IEEE光谱》杂志刊登了我的对该文章的回应,开头如下:“问梅特卡夫法则是对是错,就像问‘伸手触碰他人’是对是错一样。成功的营销口号是一种承诺,而不是可验证的经验陈述。梅特卡夫法则——以及摩尔法则——仅仅证明了一点:工程师,或者说更广义上的企业家,是最出色的营销者。”
摩尔法则和梅特卡夫法则都是工程与营销智慧非凡结合的显著例子,这使得许多美国企业家取得了成功。然而,由工程师约翰·麦卡锡发明的最成功的营销与品牌活动自1955年起一直在推广“人工智能”。如今的企业家们为了获得数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并试图将他们所研发的技术与传统人工智能的形象区分开来,正在推动新的AGI运动,承诺最终实现过去多次许诺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混淆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1950年代(及以后)为实现计算机“模拟高级思维”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之间的本质差异。最重要的是,他们借由这一误导公众的宣传活动转移了人们对机器学习模型对我们工作方式潜在影响的关注。
不专注于筹措数十亿美元资金的研究人员和企业高管已经开始提供人工智能组织影响的经验指标,类似于1958年IT时刻所揭示的内容。例如,近期针对宝洁公司776名专业人士开展的一项关于人工智能使用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人工智能有效地复制了拥有一个人类队友所带来的性能优势——一人搭配人工智能即可达到以往需两人协作才能完成的效果”,伊桑·莫利克报告说。作为沃顿商学院教授(也是新AI指南的作者),莫利克对人工智能在组织中工作方式的实际影响非常敏感:“人工智能有时更像是队友而非工具……最令人兴奋的启示可能是,人工智能不仅仅是自动化现有任务,它改变了我们对工作的思考方式。工作的未来不仅关乎个人适应人工智能,还关乎组织重新构想团队合作和管理结构的本质。”
不专注于筹措数十亿美元资金的研究人员和企业高管已经开始提供人工智能组织影响的经验指标,类似于1958年IT时刻所揭示的内容。例如,近期针对宝洁公司776名专业人士开展的一项关于人工智能使用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人工智能有效地复制了拥有一个人类队友所带来的性能优势——一人搭配人工智能即可达到以往需两人协作才能完成的效果”,伊桑·莫利克报告说。借用一位90年代的重组专家的话来说,不是自动化,而是用人工智能重塑。我们可能正在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人工智能时刻,拥有新的、经过实证验证的见解,以重新设计工作的组织方式。我们也可能已经到达了人工智能泡沫的顶峰,或者它可能还有一两年才会开始消退。然而,一个非常安全的预测是,关于创造超级智能的营销活动永不过时。
在美国和中国,关于深度搜索如何成为中国工程技术实力和效率关注焦点的例子已经被广泛讨论。我敢猜测,如果真的存在“人工智能竞赛”,其成功也将取决于营销创意。我在2006年给《IEEE光谱》杂志的信中结束时写道:“我想向未来的印度摩尔和中国麦特卡夫提出一条新的法则:你的想法的成功将与重复‘二加二等于五’的人数的平方根成正比。”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