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下一款配备强大火炮和激光防御的坦克
快速阅读: 据《保加利亚军事新闻》最新报道,俄乌冲突凸显坦克生存危机,全球军工巨头探索未来战车。俄强调模块化无人坦克,中美欧亦布局智能化、网络化战车,以应对无人机威胁。
在最近接受俄罗斯RIA诺维斯托采访时,乌拉尔车辆制造厂(乌瓦吉)的独立董事会成员伊戈尔·梅什科夫概述了未来装甲战的愿景。乌瓦吉是隶属于国有罗科特公司的俄罗斯坦克制造业关键参与者。作为全球主要军用车辆制造商之一的代表,梅什科夫强调,未来的坦克将发展为模块化且可适应的机器,能够在没有乘员的情况下运行,同时具备更强火力和复杂多层防御系统。这一声明凸显了全球范围内关于装甲车辆在现代战争中角色的广泛讨论,传统设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兴威胁挑战。
梅什科夫的言论突显了乌瓦吉的一个基本信念:坦克的主要任务保持不变——即对敌方部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并承受激烈的抵抗。他指出,尽管新武器系统不断涌现,但这种车辆的需求依然存在。他说,坦克必须保持其核心特性——在所有地形上的机动性、履带式推进、装有旋转炮塔的强大火炮武装以及地面车辆中最坚固的装甲。然而,他也承认这些机器所处的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敌意。随着反坦克武器、火炮和包括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和AI驱动无人系统的空中威胁的增加,坦克面临着一个生存需求远超厚重钢板的未来。
为应对这一挑战,梅什科夫描述了乌瓦吉为其下一代坦克设想的多层次防御策略。这种方法结合了传统的被动装甲与主动防护系统、额外的屏蔽、气溶胶抑制技术、电子战能力和甚至激光对抗措施。他指出,俄罗斯的设计已经包含了早期版本的此类保护措施,使其区别于一些全球竞争对手。展望未来,他预测这些防御措施将变得更加强大,利用先进的材料和创新工程来跟上不断演变的威胁。
对模块化和无人操作的重视也表明了一种向灵活性转变的趋势,使坦克能够适应特定任务或在高风险区域自主运行。梅什科夫评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技术细节,还在于其时机。俄罗斯军队在其持续的乌克兰冲突中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在那里坦克遭遇了来自现代反坦克武器和无人机的毁灭性损失。根据开源情报组织Oryx的分析师数据,自2022年2月入侵开始以来,俄罗斯已经损失了超过3300辆坦克——这一惊人的数字凸显了梅什科夫所描述的挑战。FPV无人机通常仅需几百美元的成本就已证明特别有效,它们从装甲最薄弱的上方进行打击。这一现状迫使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军队重新思考如何让装甲车辆在低成本、高机动性威胁面前保持生存能力。
在大西洋彼岸,美国也在探索自己的未来坦克概念,反映了类似的战场生存担忧。美国陆军的可选乘员坦克(OMT)项目仍处于概念阶段,旨在在2030年代取代老旧的M1艾布拉姆斯。根据陆军科学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虽然艾布拉姆斯强大,但在2040年预期的多域威胁面前——包括无人机、远程火炮和电子战——可能难以应对。OMT设想了一种更轻便、更快捷的车辆,集成AI用于目标识别,并与无人机及机器人僚机协同作业。
陆军装甲现代化主管理查德·罗斯·科夫曼少将表示,这个项目“所有方案都在考虑之中”,暗示了一种可能融合有人和无人能力的设计,类似于乌瓦吉的提议。欧洲国家也参与其中,通过像主地面作战系统(MGCS)这样的合作项目,这是一个法德联合倡议。预计将在2030年代中期取代豹2和勒克莱尔等坦克,MGCS高度依赖将坦克融入更广泛的数字化战场,将其与防空系统和侦察平台链接起来,以实现实时威胁响应。这种联网方式与俄罗斯侧重独立韧性形成对比,但两者都旨在适应无人机满天飞的未来。
中国,另一大重要参与者,展示了其下一代坦克的雄心。《南华早报》2024年5月的一份报告重点介绍了一款原型车,集成了无人机系统、相控阵雷达和全方位的空中攻击防护功能。中国官方媒体将这款“智能坦克”展示为一大进步,能够与无人系统协同作战,进行超出视线范围的打击。尽管细节仍不详尽,但该设计与全球向自动化和多域集成发展的趋势保持一致,表明北京像莫斯科、华盛顿和巴黎一样,认为适应性是装甲战生存的关键。
这种联网方式与俄罗斯侧重独立韧性形成对比,但两者都旨在适应无人机满天飞的未来。中国,另一大重要参与者,展示了其下一代坦克的雄心。《南华早报》2024年5月的一份报告重点介绍了一款原型车,集成了无人机系统、相控阵雷达和全方位的空中攻击防护功能。梅什科在乌拉尔瓦贡扎沃德(乌瓦吉)的愿景体现了整个行业的转型,但也并非没有质疑者。前美国陆军游骑兵、新美国安全中心副总裁保罗·萨切尔在2021年告诉《突破防务》,无人机使战场对空中监视和攻击更加透明。他建议坦克可能演变为指挥节点,引导机器人系统而不是直接用大炮与敌人交战。这一观点对乌瓦吉坚持保留传统火力的做法提出了挑战,引发了关于模块化和分层防御是否能完全弥补乌克兰暴露的脆弱性的疑问。
萨切尔的观点在美国陆军的机器人战斗车辆(RCV)项目中得到了回响,该项目正在研发轻型、中型和重型无人平台以补充有人驾驶坦克,从而可能减少人类面临的风险。梅什科在乌拉尔瓦贡扎沃德(乌瓦吉)的愿景体现了整个行业的转型,但也并非没有质疑者。前美国陆军游骑兵、新美国安全中心副总裁保罗·萨切尔在2021年告诉《突破防务》,无人机使战场对空中监视和攻击更加透明。他建议坦克可能演变为指挥节点,引导机器人系统而不是直接用大炮与敌人交战。这一观点对乌瓦吉坚持保留传统火力的做法提出了挑战,引发了关于模块化和分层防御是否能完全弥补乌克兰暴露的脆弱性的疑问。
历史上类似的事件为这场讨论提供了背景。在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坦克因埃及反坦克导弹遭受重大损失,最终通过步兵支援和更好的战术得以适应。同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早期坦克易遭炮火攻击,但后来通过更厚的装甲和联合兵种策略得到改进。当今的无人机威胁或许会遵循类似路径——最初的干扰后随之而来的是对策和适应。俄罗斯在ARMS-2024展会上展出配备Arena-M主动防护系统的T-90M坦克,就是这种反应的一个例子。Arena-M旨在拦截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来袭弹药,以增强生存能力,但在对抗蜂群或高空投掷方面的有效性尚未在实战中得到验证。
乌克兰的数据展示了挑战的程度。根据国防部长鲁斯兰·乌梅罗夫的说法,乌克兰军队大量依赖FPV无人机,计划仅在2024年就生产一百万架。这些无人机通常由使用实时视频传输操控的运营商引导,已经扭转了对俄罗斯装甲部队的局面,利用了传统防御中的漏洞。一位只被称为博赫丹的坦克手告诉欧洲政策分析中心,“在2024年,你可以用一个价值500美元的FPV无人机击毁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坦克。”这种成本不对称促使创新,例如俄罗斯的“龟壳坦克”,临时配备了防无人机屏幕,以及乌克兰的Brave 1系统,它干扰无人机频率。双方都在争相适应,这一动态也在全球强国的研发实验室中得到反映。
梅什科提及的先进材料预示着另一个前沿领域。轻质复合材料和反应装甲长期以来都是标配,但未来的车型可能会采用纳米技术或自适应伪装来降低可探测性。美国已试验红外信号衰减涂层,而英国则探索脉冲功率装甲以抵御基于能量的威胁。这些发展表明各国理念正在趋同,即使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求调整其方法——俄罗斯侧重于坚固耐用,美国侧重于技术整合,欧洲则注重联盟互操作性。
未来坦克设计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梅什科断言坦克仍将必不可少,这取决于它们能否比面临的威胁进化得更快。乌瓦吉的模块化、无人概念与美中趋势一致,但欧洲的网络化愿景提供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乌克兰冲突成为实时试验场,每天都有无人机袭击和对策尝试的视频在全球军事思维中塑造方向。无论坦克成为强化的巨兽、机器人蜂群领导者还是全新的事物,它们的未来将取决于在一个廉价无人机能够挑战昂贵装备的时代,如何平衡火力、防护和适应性。
随着这场全球竞争的推进,最新的进展凸显了赌注。乌瓦吉已大幅提升升级版T-90M和T-72B3M坦克的产量,根据Rostec声明,自去年以来产量增加了两倍。与此同时,美国陆军计划在2025年底展示OMT原型,MGCS也接近首次试验。中国神秘的智能坦克或许会提前现身。每一步进展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认识:坦克的主导地位可能在减弱,但只要它能跟上战场变化的速度,它的相关性就会持续。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