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美国国防部敦促对造船业进行全面改革,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中国海军威胁
快速阅读: 《全球防务动态》消息,美国海军官员批评当前造船环境效率低下,称中国海军正迅速现代化且舰队规模已超美军。为应对挑战,美国需加强工业基础,改进供应链及生产流程,以重振造船业并抗衡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
布雷特·A·西德尔,美国海军研究、开发和采办事务代理助理部长,在2025年3月25日的美国参议院武装部队海上力量小组委员会听证会上,对美国海军当前的造船环境进行了严厉评估。“一支强大的美国海军的核心在于其造船企业,”西德尔指出,美国全球军事态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和保护美国生活方式的能力,与美国海军的造船能力息息相关。“我们组建了一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海军,这一点我依然坚信不疑,”他说道。然而,西德尔发出警告,这种海军优势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全球竞争的加剧,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海军)的迅速现代化,迫使美国加快造船的步伐。中国的舰队如今在数量上已超越美国海军,这得益于国家补贴的船厂以及集中化的产业政策,这些政策支持高产量、快速制造先进的舰艇。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舰队已经扩张到大约370艘,而美国海军的战斗舰队则保持在296艘左右。美国国防部预测显示,中国舰队可能在2025年底扩大至395艘,并在2030年前超过435艘。这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新型航母、先进的驱逐舰如055型、两栖攻击舰以及不断扩大的核潜艇舰队——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印太地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海军投射能力。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2025年的造船计划预计到2027年会暂时下降至283艘,但长期目标是在2054年前达到390艘。这些数字凸显了彻底改造美国造船基础设施和流程以追赶中国海上扩张的紧迫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西德尔呼吁重振美国的工业力量。“我们需要增加现代化投入、基础设施投资、更有效的劳动力招聘与保留,以及改进供应链表现,”他提到,系统性的低效导致多个造船项目延误了一到三年,而且成本增长超过了通货膨胀率。美国海军当前有92艘舰艇处于合同阶段,56艘正在积极建造中。即便如此,这样的强劲需求也无法完全避免挫折。美国海军副司令詹姆斯·P·唐尼指出,美国海军正面临“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短缺日益严重的问题,以及供应链中断”,这些问题正在考验生产过程。唐尼强调需要在合同和生产方法上进行战略性改革。
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NAVSEA)正在通过数字化舰艇设计计划减少手动工作量,并积极与行业合作简化那些拖慢施工进度的军事规范。“我们在评估合同方式和激励措施的同时也在收集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需要哪些杠杆来提升造船性能,”唐尼说道。与此同时,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SSC)主导的中国国防工业继续受益于规模效应、集中化管理以及军民融合。仅在2024年,CSSC生产的吨位就超过了整个二战后美国造船业的总和,部分原因在于国际订单和国家支持。这种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让中国能够持续快速扩充并现代化其舰队,展现出明确的战略意图。
美国海军推动改革的关键时刻正值印太地区,中国在南海的强硬行动、海外海军基地的发展及其更广泛的地缘政治野心正在重新塑造海上权力平衡。在此背景下,美国海军领导人敦促国会和工业伙伴果断采取行动。投资于船厂基础设施、现代劳动力发展计划和更灵活的供应链被视为确保美国海军为高端海上作战做好准备的必要条件。“当你参观船厂并与工人交谈时……你会理解从龙骨开始建造一艘伟大舰艇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唐尼说道,“这是一种纯粹的团队协作执行形式。”他指出,美国海军主导地位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平台和武器,还依赖于复兴建造这些装备的体系——一个必须立即崛起以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海上力量挑战的体系。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