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速率对于行车记录仪镜头重要吗?我比较了来自 30K 相机的 60fps 和 4fps 剪辑,以找出答案
快速阅读: 《技术雷达》消息,本文测试了行车记录仪60fps与30fps的差异,发现60fps在慢动作场景中更具优势,细节保留更佳。虽然60fps文件更大,但若分辨率不降,建议优先选择。作者建议设置最高分辨率,同时根据需求调整帧率。
(图片来源:未来科技网)
在今天旗舰行车记录仪的产品页面上,你会发现下一个必备功能可能是60帧每秒(fps)的视频录制。相比大多数行车记录仪之前仅能提供的30fps,60fps承诺生成更流畅的视频,在理论上至少能在减速时保留更多细节——这对于在发生碰撞时发现关键证据(如道路标记、路标或车辆车牌)非常完美。一些高端行车记录仪允许用户在两种不同帧率间进行选择,就像其他型号也能选择多种分辨率一样。通常来说,更高的帧率只能通过降低分辨率来实现。例如,Viofo A229可以在30fps(每秒帧数)下录制4K视频,或者以60fps录制1440p视频。一些型号,比如Garmin X310,甚至能达到120fps,但分辨率降至1080p。只有近期行车记录仪才具备以60fps录制4K视频的能力。但是,你应该选择这个选项吗?还是应该进入设置菜单并以30fps录制4K?为了确定60fps是否确实有差别,我使用了Viofo A329,这是一款高端行车记录仪设备,用户可以选择4K下的30fps或60fps。我在我的汽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并使用两种帧率选项完成了几次旅程。相机分辨率为4K,我将所有其他设置保持默认配置。由于A329附带了Viofo的偏振镜头滤镜,我安装了它,目的是减少挡风玻璃反射。
**用于测试的Viofo A329行车记录仪前置摄像头**
(图片来源:未来科技网 / 阿利斯特·查尔顿)
### **低速驾驶:30 fps与60 fps**
考虑到我住在伦敦,周围全是限速20英里/小时的道路,我的第一个测试涉及低速市区驾驶。为了让测试尽可能公平,我两次行驶相同的路线。我首先将行车记录仪设为默认的60fps 4K模式,然后改为30fps 4K模式。然后我把视频传输到电脑上仔细查看。
以正常速度观看时,两个视频都很清晰且流畅,细节丰富。它们无法获得奥斯卡奖,尽管规格很高,A329录制的视频显得较为平淡,缺乏饱和感。但录制内容几乎完全一致。车牌和路标等细节清晰可见,尤其是在暂停视频时。我偶尔需要在30fps样本的几帧中来回拖动以清楚地看到对面驶来的车辆,但除此之外,视频清晰且可用。
然而,当将视频慢放至一半速度时,30fps和60fps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加明显。由于第二个录制的帧数是前者的两倍,因此在减速50%时仍保持流畅,而30fps的视频则出现卡顿现象。每一帧依然存在,但由于较低帧率导致关键细节完全丢失的可能性依然较小。但是,如果你需要一段高速碰撞或其他事件的慢动作镜头,60fps选项将产生更为平滑的结果。
### **高速驾驶:30fps与60fps**
接着,我前往高速公路,看看在70英里/小时的速度下两种帧率的差异是否更加显著。同样,全速播放时,30fps和60fps的录制看起来几乎一样。
正如所料,当减速至一半速度时,60fps的视频播放得更为流畅。当我将60fps的视频大幅减速时,接近电影般的平滑效果令我印象深刻。当然,高速驾驶时每帧覆盖的距离更远,更高的帧率意味着关键细节会在更多的帧中保持在画面上,给你更多机会看清它们。两个样本都保留了大量的细节,但如果我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在没有中央隔离带的主干道上,60fps设置将更有机会显示迎面车辆的车牌。
最后,文件大小有所差异。使用同样的Viofo A329行车记录仪,一分钟4K 30fps的录制大约为320MB,而将帧率提升至60会使文件大小增至约540MB。
### **总结**
总之,尽管差异细微,我建议如果您的行车记录仪支持更高帧率,应切换到更高的帧率,因为生成的视频稍有改善,特别是在慢动作场景下。然而,若提高帧率导致分辨率下降,我会慎重考虑,因为一些行车记录仪在提升帧率时会从1440p降至1080p,或从4K降至1440p甚至1080p。还值得检查行车记录仪在夜间的拍摄效果,因为在理论上,更高的帧率意味着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较少,潜在的细节也可能减少。
最终,我会把行车记录仪设置为最高分辨率,然后尝试提升帧率,但前提是分辨率保持在1440p(2K)及以上。
你也可能感兴趣:
– 《2025年最佳行车记录仪推荐:适合每个预算的最佳车载摄像头》
– 《你需要行车记录仪的五个理由——从防范骗局到避免超速处罚》
– 《Viofo A329行车记录仪评测:高端性能》
阿利斯特·查尔顿常驻伦敦,有十余年的自由技术与汽车记者经验。他从小就对技术充满热情,为TechRadar等媒体广泛撰写行车记录仪和机器人吸尘器相关文章。除TechRadar外,他还为Wired、T3、Forbes等媒体供稿。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