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超级代理是否意味着告别我们所知道的应用程序?
快速阅读: 据《Beta新闻》称,西方的超级App发展受限于用户习惯和技术路径,而AI超级代理或可提供个性化整合服务。这些代理不仅能聚合服务,还能分析用户习惯,提供精准推荐,改变开发者角色,并提升用户体验。但其成功需克服隐私保护等挑战。
在西方世界,如今几乎所有事情都能通过一款App完成:购物、银行服务、游戏娱乐,甚至是调控家中温度——你能想到的功能,几乎都有对应的App。当苹果公司的iOS应用商店于2008年首次上线时,仅推出了500款应用;而今,iOS和安卓平台上的应用总数已突破四百万大关。每一个App都旨在满足特定的需求,而消费者也逐渐学会了忽视数字内容的繁杂,转而对特定应用表现出忠诚。
然而,在亚洲却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在埃隆·马斯克开始构想超级App之前,亚洲早已拥有像Paytm、Grab和微信这样的“全能型App”平台。但问题是,西方该如何迎头赶上呢?或许AI超级代理才是出路。
为何西方抗拒超级App?
超级App在西方难以流行起来,原因在于用户的行为习惯与技术发展的路径与亚洲存在显著差异。西方是从桌面互联网起步的,这使得用户习惯了针对具体需求的各种独立App,而非统一的综合体验。而东南亚国家则率先引领了以移动设备为核心的消费经济,优先考虑便捷性和整合性,直接跳过了桌面互联网发展阶段。这也意味着西方用户培养出了更强的品牌和应用忠诚度——有人每周五晚上点外卖只用Deliveroo,而另一些人则始终依赖Just Eat。
要在西方成功推出超级App,它需要将广受欢迎的各类应用的最佳功能整合进一个连贯且易用的界面中,这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尽管如此,一些西方科技巨头确实尝试过,比如Uber扩展业务至航班、火车和食品配送,或者Meta在Facebook上引入游戏、市场甚至约会功能。然而,这些努力距离达到微信那样的超级App地位仍有很大差距。
AI超级代理登场
尽管超级App在西方可能难以整合,但AI超级代理或许能成为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像DeepSeek、Llama 3、Claude 3.5、Gemini和GPT-4o等AI语言模型已经能够支持多种应用场景,而Agentic AI更是将这一潜力推向了新高度。这些AI超级代理的核心优势在于它们能够提供高度个性化的体验。
它们不仅会聚合各种服务,还会分析用户的偏好和习惯,从而提供精准的推荐。例如,基于你的饮食喜好、最爱的菜系以及最近去过的地方,帮助你找到一家合适的餐厅。不仅如此,它还能根据你过去的选择建议菜品,并为你预订座位——同时实时监控交通情况,确保你按时到达目的地。
将我们喜爱的应用程序整合到这些智能系统中有着充分的理由。历史上,应用程序通常是为单一目的设计的,往往每次只专注于一个功能。在面对数百万个应用程序争相吸引注意力的情况下,这种模式长期来看可能难以为继。与其开发试图包揽一切的庞大应用,我们可能会看到一系列专门的AI代理无缝协作的网络。
这种整合也将改变开发者的角色。他们不再需要为iOS、Android和网页平台分别构建应用,而是可以专注于创建强大的API,供AI代理调用交互。许多初创公司每天都在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想法,但由于缺乏熟练的开发者常常遭遇瓶颈。AI超级代理可以通过让人们无需深厚编码技能即可借助自然语言实现创意的方式,推动应用程序开发的民主化进程——将日常对话转化为编程指令。
用户体验挑战
然而,要让AI超级代理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用户体验。数字助手需要嵌入操作系统的层面,运行在配备强大GPU和超快连接的设备上。界面必须在各种输入方式下直观且响应迅速——无论是语音命令还是触屏手势。人机交互依赖于有效信息的呈现,触觉反馈同样重要,因为最终用户希望看到、听到并感受到与技术互动的过程。
另一个亟待克服的重大挑战是如何确保这些代理遵守严格的数据保护与隐私法规。否则,开发者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在线隐私的管理能够像调节音量均衡器那样简单易行,岂不是更加友好且便于用户掌控自己的数据?
在西方市场,超级App未能成功的地方,AI超级代理或许是兑现其简化日常生活的承诺的关键所在。归根结底,技术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让你被困在某个特定的应用程序或生态系统之中。
罗苗是Qt集团的技术策略总监。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