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传统指标:如何重新定义 AI 成功
快速阅读: 《Beta新闻》消息,2025年3月28日,马特·利特森撰文指出,企业正超越传统ROI指标,用速度、时间和单位成本等非传统方式衡量AI投资成功。开源AI因性能提升和成本效益成为企业首选,近半数公司计划增加AI投入,以实现全面潜力。未来,多维度收益将推动AI更广泛应用。
超越传统指标:如何重新定义AI成功
2025年3月28日
马特·利特森(马特·李特森)撰文
在过去的一年里,人工智能在摆脱炒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以至于很难回忆起早期的人工智能时代,当时这项技术的初始价值曾受到质疑。如今,随着人工智能计划开始带来广泛回报,企业首席信息官们面临着降低核心IT成本和大力投资人工智能以推动业务转型的双重压力。
最近一项由IBM委托并联合Lopez Research开展的研究强调了这种乐观情绪。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公司正在推进其人工智能战略,近一半的公司已经从其部署中报告了积极的财务回报。对于使用开源人工智能工具的组织来说,成本效益尤为显著——51%采用开源解决方案的受访公司报告看到了正向的投资回报率,而未采用开源的公司这一比例仅为41%。
近三分之二的高管表示他们今年将增加对人工智能的投入,这表明了对这项技术长期价值的信心正在增长。企业级人工智能的承诺开始结出明显的果实,组织必须更战略性地对待其人工智能投资,以展示对最重要优先事项的影响。
超越传统ROI指标衡量变革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业务转型已成为几乎所有行业组织过去几年的重要任务,然而许多组织仍难以用传统的ROI计算来证明人工智能投资的合理性。事实上,2023年末的一项Gartner研究表明,阻碍更大规模人工智能采用的最常见障碍是受访者在估算和展示其解决方案价值时面临的挑战。
如今,随着组织建立更好的绩效基准,这种困难正在减少。具有前瞻性的组织选择用非传统的ROI指标来衡量人工智能投资的成功,包括速度、时间和单位成本。当被问及主要的ROI计算指标时,这些公司的IT决策者优先考虑更快的软件开发(25%)、更快的创新(23%)和生产力时间节省(22%),硬性美元回报排名第四,仅占15%。由于对人工智能项目益处有了更好的理解,不到十分之一的这些IT决策者报告称他们在2024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这种视角的转变让组织能够更清晰地表达其人工智能计划的价值。例如,跟踪周期时间减少和单位成本影响等指标可以为IT高管提供一个更清晰的图景,了解人工智能在效率和效果上对企业运营的影响。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结果,高管们能更好地展示人工智能的实际好处,不仅验证了投资,还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明确框架。
尽管技术和财务指标可能主导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讨论,但人工智能对工作角色和任务执行的影响对工作的社会层面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些将在这一重大变化中蓬勃发展的组织将理解和考虑总体的人类影响,如节省时间、参与度以及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作为成功的关键衡量标准。人工智能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衡量这种影响对长期成功至关重要。积极监测员工满意度、技能发展和劳动力适应能力等指标的公司也更有可能实现其人工智能投资的全部潜力。
开源的优势
乐观的人工智能预测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开源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日益普及。最初,开源模型因其缺乏每次交易的API成本而广受欢迎,帮助组织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加速其人工智能目标。如今,优势已超越成本节约。过去一年,像Granite和DeepSeek-R1这样的开源模型性能显著提升,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与闭源专有模型相媲美,特别是在面向企业的应用场景中。这种改进,加上对数据更大的透明度和控制力,使得开源人工智能对即使是最大的企业也越来越有吸引力。
对开源人工智能的偏好已经非常强烈。超过80%的受访IT决策者报告称,其公司至少四分之一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或平台目前基于开源,而且最大的公司实际上是最有可能采用开源的。
组织发现,一种更有针对性的人工智能实施方法——利用专门构建的信任度较高的小型模型,这些模型需要较少的计算资源——可以提供与大型资源密集型模型相同或更好的结果。较小的开源模型既具备成本效益,又推动了人工智能的普及,促进了协作,并针对具体用例进行定制。
对于寻求优化人工智能投资的公司而言,这种方法代表着一个重要机遇。当被问及计划在2025年采取的战略调整以优化人工智能投资时,近一半的受访者将使用开源列为首要任务,其中尚未使用开源的受访者中有40%计划开始这样做。
未来的回报
当前的企业人工智能格局正呈现出日益成熟和务实的特点。随着组织走出初步试验阶段,它们正在实施能够带来多维度收益——财务、运营和人类方面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投资的长远稳定愿景似乎有望在未来一年为更多企业带来回报。
图片来源:denismagilov / depositphotos.com
马特·利特森(马特·李特森)是IBM技术平台转型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
分享
推特
钉住
邮件
短信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