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诊系统中使用 AI 聊天机器人以避免错误”
快速阅读: 《香港电台》消息,病人权益组织建议在香港公立医院分诊系统中引入AI聊天机器人,以降低误判风险。此举有助于区分病情紧急程度并减轻医护人员压力,但仍需更长远措施应对人力短缺问题。
“利用AI聊天机器人优化分诊系统以减少失误”
2025年3月28日 12:26(香港时间)
分享这个故事
一个病人权益组织提议在公立医院的分诊系统中使用AI聊天机器人,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资料来源:香港电台
一个病人权益组织表示,希望政府能在其公立医院的分诊系统中使用AI聊天机器人,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症状。
“我也使用过英国的急诊服务,”WeCareBill基金会联合创始人柯莉·任(音译)周五在RTHK的《后天对话》节目中说。
“我发现当有AI聊天机器人处理一些棘手问题时,比如区分患者的紧急程度,这非常有用。”
“我只是在想,或许可以借助护士咨询或分诊环节来实现这些功能,尝试使用更先进的技术,这样可能可以减轻这种误判的风险。”
有些人担心,新医疗费用生效后,因分诊时被错误归类,可能会被收取更高费用。
根据这些调整,“危急”和“急诊”患者在事故与急救(A&E)病房接受治疗时,费用将被免除;“急症”、“亚急症”及“非急症”患者的费用将从180港元上调至400港元。
政府放宽了收入和资产限制,以扩大医疗费用豁免的资格,预计约140万人将受益于这些调整,较目前的30万人有所增加。
在同一节目中,医院管理局官员重申,此次改革旨在集中资源为真正有需求者提供帮助。
“尽力保留医疗资源(特别是用于帮助急重症患者),”医院管理局辅助健康部门首席经理潘佩仪说。
“但同时,我们不会忽视较弱势的公众群体。”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作出适度调整。”
“需要对豁免机制和保障网作出适度调整,以便帮助……贫困人群,他们实际上并未得到其他私人服务的支持。”
与此同时,一位前急诊科医生呼吁政府优先采用先进技术,以应对人力短缺问题。
香港大学临床助理教授李安诺(音译)表示,公立医院急诊室的新收费计划可能会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但他强调,这种效果可能是短期的。
“这一效果将逐步消退,”他说。
“我们此前在部门费用上涨时已观察到类似情况。”
“因此,必须在部门内实施更重要的措施……”
“或许可引入AI系统,不仅在急诊部门,也许还可以在初级护理层面实施。”
李安诺说,如果患者能够在决定是否去医院就诊之前自行进行某种测试,那么公共医疗体系的负担将大幅减轻。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