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俄罗斯准备在新的载人-无人打击策略中部署带有 Su-57 战斗机的 Okhotnik 隐形无人机
快速阅读: 据《军队认可》最新报道,苏霍伊与米格公司联合研发的S-70“猎人-B”无人机具备隐身飞翼布局,可与苏-57战机协同作战。其内置弹舱和先进传感器使其既能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又能融入网络化战场。尽管遭遇挫折,该项目仍被视为未来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重要探索,类似技术也在美中两国推进。
苏霍伊与俄罗斯米格飞机公司联合研发的S-70“猎人-B”无人机,其名称直译为“猎人”,采用类似美国B-2幽灵的隐身飞翼布局。该无人机使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和雷达吸收涂层,以降低雷达截面积并提高在对抗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这款无人机重量约为20吨,翼展约20米,搭载AL-31F涡扇发动机,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1000公里,实用升限约12,000米。它能在无需空中加油的情况下执行远程打击或长时间侦察任务。
“猎人-B”的一大特点是内置弹舱,使其在携带多种精确制导炸弹和导弹的同时仍能保持隐身。其传感器套件包括先进的光电系统、合成孔径雷达和信号情报能力,能够执行侦察、电子战和精确打击任务。这些能力不仅使其成为重要的打击平台,也是网络化战场中的关键节点。
“猎人-B”无人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苏-57多用途隐形战斗机的互操作性。将有人驾驶战斗机与多架无人僚机配合作战的概念显著提升了俄罗斯空军的作战效能。苏-57可以作为指挥节点,引导无人机进行侦察、电子干扰或在高威胁区域攻击目标,从而保障飞行员的安全。这种组合使俄军能够在降低有人驾驶装备风险的情况下深入敌方区域投射力量。
据报道,一种双座版苏-57正在专门开发中,旨在同时指挥和控制多达四架“猎人”无人机。这一能力使得高度协调的作战成为可能,包括蜂群战术、饱和攻击和实时情报共享。通过将无人机用作诱饵、干扰器或打击单元,苏-57飞行员可以在安全距离外塑造战场。
“猎人”项目已经取得了多个运营里程碑。首次试飞于2019年8月进行,随后于2019年9月与苏-57成功完成联合飞行测试。后续测试涵盖模拟导弹交战和高级火控评估。然而,该项目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包括2024年10月的一次高调事件,当时一架俄罗斯苏-57据称在乌克兰击落了自己的“猎人”无人机,以防止敏感技术落入敌手。尽管如此,据称乌军回收了部分无人机残骸,这可能使西方分析人员有机会研究其系统。
战斗机与无人僚机协同部署并非俄罗斯独有。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和中国,也在追求类似概念。美国正在开发如波音MQ-28幽灵蝙蝠(原名为航空团队系统)等忠诚僚机无人机,旨在支援F-35和F-22战斗机。这些无人机旨在执行自主化任务,作为力量倍增器并在高强度作战中减轻飞行员负担。中国也在航展上展示了其FH-97A忠诚僚机无人机,显示出对类似能力的兴趣。
此类系统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它们能够增强作战能力,使人类飞行员远离高危区域,并在任务规划中提供更多灵活性。无人机可以配备例如电子战模块、诱饵或远程导弹等专门的有效载荷,以适应特定的作战角色。此外,人工智能辅助控制系统有望提升反应速度并减轻有人驾驶飞机飞行员的决策负担。
俄罗斯的S-70“猎人-B”代表了将其战术和战略空军整合到无人系统中的重要一步。虽然该项目仍在完善和测试阶段,但其最终与苏-57的集成预示着未来协同有人-无人作战将成为常态。如果成功,“猎人”可能成为全球未来无人作战飞机发展的典范,为21世纪空中力量的发展提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