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会议探讨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快速阅读: 《香港标准》消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国际研讨会,探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活动由香港浸会大学主办,聚焦人文与技术的融合,设多场讨论会,邀请全球学者参与。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第二届“人文与文化:数字未来的愿景”国际研讨会于今日拉开帷幕。星岛新闻集团记者王艾拉报道,来自全球的学者和专家齐聚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人文与社会的视角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主题为“数字未来的人文愿景”。
由香港浸会大学主办的为期两天的活动昨日正式开始,设置了多个讨论环节,内容涉及人工智能的伦理影响、数字包容性,以及其在教育和创造力中的应用。主要议题包括人文学科对技术发展的引领作用、人工智能发展中被边缘化的观点,以及跨学科探索数字未来的方法。
活动首日聚焦“人文学科在数字未来中的位置”,深入探讨人类价值观如何塑造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另一主题为“被忽视的声音与人工智能挑战”,重点聚焦偏见与包容性问题。《标准频道》平台的iOS和安卓用户均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今天的活动将围绕“人工智能与跨学科性”展开,剖析人工智能与语言学及文化研究的交汇之处;另一主题为“未来教育中的人类思维”,探讨人工智能对认知的影响。
主要演讲嘉宾包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香港中国学会会长黄平教授,以及来自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等知名机构的专家。
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及议会副主席潘慰真女士在昨日的开幕式上强调了研讨会促进全球对话的重要作用,并表示此次活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可以与带来多样化见解的国际学者进行交流”。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卫炳江教授指出,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技能具有紧迫性。署理副校长黄定发教授则强调了大学对人文与技术融合发展的坚定承诺。
香港艺术发展局首席执行官周婉清女士高度赞扬了香港浸会大学在活动中实现的跨学科整合。
邮箱:ayra.wang@singtaonewscorp.com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