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贸易紧张,但中国芯片内部人士着眼于加强全球关系
快速阅读: 《今日日本》消息,上海半导体展会期间,业内专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尽管中美贸易紧张,中国仍努力提升芯片自主产能,投入巨资支持产业发展。虽然美国限制措施带来挑战,但也可能推动中国芯片供应链创新突破。
在上海一次半导体展会上,业内资深人士在与华盛顿的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依然呼吁中国芯片行业加强与世界的协作。周三展会正式拉开帷幕,参观者川流不息,参展商们用扩音器和醒目的横幅宣传从硅晶圆到芯片测试设备、胶水以及玻璃管等各类产品。
近年来,中国快速发展的半导体行业受到来自美国及部分欧洲政府的压力。本周,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数十家企业列入“黑名单”。美国总统特朗普誓言将进一步强化对中企的贸易限制,并施压盟友限制与北京的商业互动,试图孤立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市场。然而,苏州尊恒半导体技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肖金城向法新社透露:“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全球化扩展。”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提升半导体产业的自主生产能力,北京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成立了一个庞大的芯片基金。肖金城的公司主营芯片生产设备销售,他依旧相信“未来或许需要在全球产业链上开展合作”。
德国材料巨头汉高的半导体专家拉姆·特里丘尔亦持相同观点。“半导体领域的创新无法孤立完成,”特里丘尔对法新社说道,“只有当整个生态系统协同运作时,才能实现高效运转。”
展会的巨大展厅内,中国企业纷纷展示它们的外国客户名录,另一家公司则悬挂着“诚邀外国代理商”的标语。然而,周三的博览会上也显现了一些不安情绪,多家中国企业及一家欧洲企业告知法新社,关于对中国半导体贸易限制的讨论显得过于敏感。“美国的限制确实对我们产生了一定影响,”无锡艾维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设备供应商的产品经理周冬冬对法新社说。不过,他认为这些限制或将促使中国芯片供应链实现突破。
特里丘尔指出,中国企业在面对挑战时有可能推动创新,并在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计算机芯片广泛应用于冰箱、吸尘器、智能手机乃至电动汽车等领域,如今已成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专家们认为中国在美国争夺尖端半导体供应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但今年1月,由中国公司深度求索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DeepSeek的意外推出似乎表明,美国的贸易限制并未完全生效——该工具的成本仅为美国OpenAI开发ChatGPT所需成本的一小部分。
然而,中国芯片制造商依然面临逆风,中芯国际上个月称,由于中美贸易关系恶化,其2024年的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法新社 2025年版权所有)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