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硅:考古学家有一根很酷的魔杖
快速阅读: 《印度斯坦时报》消息,激光雷达等技术革新了考古领域,帮助发现玛雅遗址、沉船等历史遗迹,同时AI也助力解读古文字和分析历史遗物。尽管技术加速了考古进程,但面对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考古学家仍在与时间赛跑以保护文化遗产。
在危地马拉的蒂卡尔国家公园观鸟时,我偶然了解到了激光雷达(LiDAR)这项技术。蒂卡尔是古代玛雅城市的一处遗迹,位于雨林深处,这使它成为考古学家和观鸟者的独特之地(乔治·卢卡斯曾选择这里拍摄《星球大战》第一部的动作场景,以此展现一个外星行星)。
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000年,玛雅人在今天的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建造了寺庙、金字塔和城市。然而,在他们的文明衰落之后,这些城市被茂密的雨林覆盖,使得它们的发现变得困难且昂贵。这一切因激光雷达而发生了改变,这是一种借助无人机携带激光束的技术。无人机飞越这些森林,向密集的树冠发射快速的红外脉冲。这些光线穿透树冠,当它们遇到固体物体(如墙壁)时会反射回去。
反射的光线由接收系统捕捉,用于生成森林下方或被浓密树冠遮挡物体的三维地图。一旦考古学家拥有数字地图,他们可以指示其人工智能程序移除丛林,并展示该地区发现的任何废墟的轮廓。
这项技术在绘制玛雅金字塔以及其他难以进入的地点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所有这些成果在过去几年中得以实现。去年,激光雷达技术帮助乌兹别克斯坦的考古学家绘制并详细描述了丝绸之路上难以到达的高海拔山区中最大的中世纪城市之一。详细的地图揭示了包括瞭望塔、防御墙、走廊和中央堡垒在内的300个结构。
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岛屿上,科学家们发现了至少51000年前的洞穴艺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艺术作品。使用激光雷达的机器人帮助科学家在以色列海岸附近发现了300年前的一艘迦南船只残骸。瑞士人发现了位于阿尔卑斯山7000英尺高的罗马军事营地。在荷兰,一项公民科学项目使用激光雷达发现了近3000个以前未知的坟丘、凯尔特田地、车辙和其他隐藏在植被下的文化遗产特征。在洪都拉斯,中美洲考古团队发现了传说中的“白城”La Ciudad Blanca遗址,据信这个定居点位于被称为La Mosquitia的茂密热带雨林中。那里的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一个‘美洲虎人’雕像的头部,可能描绘了一个处于转变状态的萨满。
潜艇测绘是另一种从深海中挖掘历史的技术。1915年左右,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的爱尔兰船在南极附近的海底被发现。这项测绘工作是由Deep Ocean Search和Voyis Imaging所属的水下机器人完成的,它们拼接了25000张高分辨率照片,构建了一个数字孪生模型——一个动态的三维重建物理对象,与其现实世界对应物相匹配。这个孪生模型还可以随着更多来自沉船的数据不断被收集而实时更新。
技术不仅有助于发现,还改变了历史的讲述方式。国家地理关于沙克尔顿船失事的纪录片采用了沙克尔顿及其团队奇迹般幸存并逃脱沉没后的AI重建声音,讲述他们从沙克尔顿日记中记录的失败探险经历。
人工智能还在其他方面被用来深入挖掘我们的历史。几周前,阿布扎比哈利法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沙漠雷达的高分辨率数据之上运行了一种机器学习算法,显示出了5000年人类活动的痕迹。当一个团队在纳斯卡线条周围的新区域部署AI系统时,他们在六个月内发现了303幅新的象征性地画。(在此之前发现的430个纳斯卡线条花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
去年,一位21岁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因其开发的一种成功解读了公元79年庞贝古城未打开、损坏并烧毁的罗马卷轴中希腊字母的AI程序,获得了4万美元的奖励。他成为了近2000年来第一个阅读赫库兰尼姆卷轴一部分的人。
跨学科科学特别展示了迷人的潜力。对中国西北部墓葬中发现的木乃伊周围奇怪物质的DNA分析,被揭示为一种软质奶酪——克非尔。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正在通过X射线束穿透罗马混凝土碎片,研究古罗马人在万神殿中使用的材料以及为什么那个建筑能够屹立2000年。
现代考古学家配备了工具来窥探我们的集体过去。地面穿透雷达(GPR)使用机器人发送雷达脉冲,以弄清地下有什么。磁力测量允许考古学家绘制地球磁场的异常情况,以识别地表附近是否存在结构或文物。
发现的速度和对我们祖先的理解令人震惊。除了放射性碳测年法(1940年代发明的方法)之外,考古学技术从未发生过如此酷的事情。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急迫感去寻找这些遗址?或者去理解我们的历史?也许对考古学家来说,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快速城市化、气候变化侵蚀以及森林砍伐继续从我们的土地上抹去历史的痕迹。数字技术有助于加速发现过程并保护考古遗产。但它是否会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带来不同的东西?这仍有待观察。
舒薇塔·坦杰是一位居住在湾区的作家和记者。她的双周刊专栏将反映新兴技术和科学如何重塑硅谷及更广泛地区社会。可以在@shwetawrites找到她。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