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各地:人工智能驱动的割胶机器人旨在缓解劳动力短缺
快速阅读: 据《新华社》最新报道,中国推出移动橡胶割胶机器人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这款机器人由多自由度机械臂和履带式移动装置组成,能精准切割橡胶树并流出天然橡胶。其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受到国际关注,未来将实现全自动化管理。
新华社海口3月24日电——为解决困扰其天然橡胶产业的长期劳动力短缺问题,中国推出了一款移动橡胶割胶机器人,标志着农业自动化的一大进步。这款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CATAS)与北京汽车行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自主导航机器人,将在即将于4月份开始的割胶季在海南省南部的橡胶园进行试验。
在演示视频中,可以看到机器人靠近一棵橡胶树,然后以精准的定位停止,并伸出机械臂对树干进行精确切割。视频显示乳白色的天然橡胶从切口中稳定流出。中国的天然橡胶行业对于轮胎制造和工业供应至关重要,但因工作环境艰苦、夜班频繁及职业病高发率,目前正面临严重的人力短缺问题。“这些橡胶割胶机器人正是为了解决割胶工人流失这一行业痛点而研发的,”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副所长曹建华说。
这款机器人配备了多自由度机械臂和履带式移动装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适应复杂地形并执行精密切割。其导航系统采用激光雷达和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在密集种植园中实现高精度定位。此外,视觉技术能够确定树皮深度和切割角度,达到人工收获80%的效率且保持同等质量的天然橡胶。这款橡胶割胶机器人每小时可以收割100到120棵树,由锂电池供电,可持续工作超过8小时。值得注意的是,其20秒快速电池更换能力确保大型种植园作业的连续性。
一旦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橡胶割胶机器人的成本将低于10万元人民币。对于一个50亩(3.33公顷)的橡胶园,采用机器人割胶方式约18个月即可回本,汽车行走技术联合创始人孙尧向新华社表示。“我们一直在与包括印尼和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多家跨国轮胎公司和橡胶种植者进行讨论,他们对我们的产品表现出极大兴趣,”曹建华说。
曹建华团队正持续优化其技术。不久后,用户可通过手机直接查看机器人状态,清晰掌握橡胶园状况,并运用更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自动化管理。
(完)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