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设定条款,否则我们都完蛋了”:新闻编辑室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和机遇
快速阅读: 《雅虎英国和爱尔兰》消息,多家机构试水AI聊天机器人,但编辑对其准确性存疑。AI辅助新闻虽提升效率,却引发记者对原创性和监管的担忧。《金融时报》等利用AI挖掘数据,甚至尝试事实核查。媒体忧虑个人AI取代其角色,呼吁监管或签署许可协议保护权益。
一些大型机构也在测试自己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允许读者基于他们自己的档案内容提问。问题是编辑无法确定聊天机器人提供的答案是否准确。《华盛顿邮报》的聊天机器人功能附带了这样一条说明:“这是一个实验……因为人工智能可能会出错,请通过查阅这些文章来验证回复。”
人工编辑能安全监管的人工智能辅助文本量是一个热议话题。Reach公司(每日镜报及其他一系列本地网站的出版商)一直在利用其Guten工具重新包装自己的新闻报道以适应不同受众。这使得一些记者获得了惊人的署名数量。在一月份的某一天,一位区域性Reach记者在其集团旗下的标题中记录了150个或联合署名。虽然他自己并未使用Guten,但该技术被用来重新整理他的作品供其他网站使用。
一些Reach记者私下表达了担忧。Reach的一位发言人表示,Guten只是一个工具,需要记者们“谨慎使用”。他们说:“我们很高兴看到我们在减少错误和支持日常工作方面取得的进展。” 这使记者们能够腾出更多时间从事原本可能未被报道的新闻工作。
USA Today网络也对它的AI辅助体育记者发表了类似看法。“借助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扩展报道范围,并让记者专注于更深入的体育报道,”一位发言人表示。其他人则怀疑节省下来的时间是否会投入到原创新闻中。
前《独立报》主编Chris Blackhurst最近表示,他对这一想法持高度怀疑态度,担心它更可能是“让人有空去其他地方工作”。
尽管公众可见的人工智能辅助新闻引发最多争议,但实际上,这项技术在新闻编辑室内正发挥效用,挖掘海量数据。《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和《卫报》等都在探索这项技术。它已经在挪威超过1000页的医院文件中发现了严重疏忽案例。转录和翻译是其他更常见的应用。其他人则用它来进行“社交聆听”。旨在吸引年轻观众的News Movement开发了一款工具,可以监测其受众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并反馈给记者。“它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当前的对话和关注的话题,”首席产品和技术官Dion Bailey说。
尽管对人工智能错误感到忧虑,一些公司如《明镜周刊》,实际上正在尝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事实核查。
接下来会是什么?根据学术研究,将是“面向用户的格式转变”。换句话说,就是将一个故事转化为用户想要的内容——无论是浓缩版、音频还是视频。接受路透社新闻研究所调查的媒体领导者中,约三分之一表示希望尝试将文字故事转化为视频。目前已有工具可以把长篇内容转化为短小且易于分享的内容。
然而,笼罩在所有这些新闻编辑室创新之上的担忧是,如果个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取代媒体公司在内容生产中的位置,这一切都可能毫无意义。“让我彻夜难眠的是人工智能简单地插入我们与用户之间,”一位媒体人士说。
谷歌本月推出的新的“AI模式”,能从多个来源获取信息并以聊天机器人的形式呈现,这让业界感到不安。有人认为政府干预是唯一出路。一些较大的媒体集团已与主要人工智能模型持有者签署了许可协议,允许这些模型在其原始材料上进行训练并标明出处。《卫报》与OpenAI(ChatGPT的母公司)有此类协议。与此同时,《纽约时报》正在起诉OpenAI,指控其使用了自己的作品。
Bailey表达了这些担忧,但仍抱有希望,认为媒体界能够适应。“如果我们需要适应人们如何接触我们。这是事实。”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