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亥俄号核潜艇返回太平洋时,其火力比二战中所有炸弹的总和还要大
快速阅读: 《全球防务动态》消息,美海军多艘潜艇部署印太应对中国,包括关岛的“明尼苏达”号。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印度也在加强潜艇力量。“俄亥俄”号潜艇完成大修和改装,从弹道导弹潜艇转型为巡航导弹潜艇,增强常规打击和特种作战能力,巩固美国全球战略利益。
当前,美国海军超过半数的潜艇力量已经部署至印太地区,旨在应对中国在此区域不断扩大的海军实力。其中,诸如“明尼苏达”号这样的弗吉尼亚级快速攻击潜艇,已被前推部署至关岛海军基地。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国家也在该区域内部署或计划部署潜艇。例如,澳大利亚在与美国及英国的“AUKUS”合作伙伴关系框架下,计划引进核动力潜艇,其中包括未来的SSN-AUKUS级舰艇,以提升其海上作战能力。新加坡已接收了Type 218SG级潜艇,而印度正对其舰队进行现代化改造,引入鲉鱼级(Kalvari级)潜艇。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潜艇部队,包括晋级弹道导弹潜艇(晋级)和商级攻击型潜艇(商级),而巴基斯坦则接收了由中国出口的039A型汉果级潜艇。
“俄亥俄”号(SSGN 726)的大修工程耗时超过51.2万小时,涵盖多项结构性与机械性升级,如更换轴系、鱼雷管现代化改造、主压载舱修复以及上层建筑防护强化等。同时,针对部分因材料老化引发的问题,工程团队进行了深入处理,这需要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NAVSEA)内部跨项目协作完成。例如,在替换难以接近的浮力和排水管段时,通过建造模拟装置并采用新加固技术,大幅缩短了排除干扰的时间。USS“俄亥俄”号项目团队代码326的项目经理乔希·弗莱明指出,轮班制船员安排有效减少了干扰,从而在整个干坞维修期间维持了稳定的工作计划。
由通用动力电船公司建造的“俄亥俄”号(SSGN 726),于1981年首次作为弹道导弹潜艇(SSBN)服役,是美国海军首艘装备24枚三叉戟C4潜射弹道导弹的潜艇。在其作为SSBN的服役生涯中,“俄亥俄”号在美国海军的战略舰队中扮演了关键的核威慑角色,常驻位于华盛顿州的邦戈尔海军潜艇基地。每次巡逻通常持续约70天,蓝队与金队轮番执勤,以确保持续的作战准备状态。
根据1994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美国海军确定14艘SSBN足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后,决定将四艘俄亥俄级潜艇改造为巡航导弹潜艇(SSGN)。俄亥俄号成为首批接受改造的潜艇之一,并于2002年开始为期三年的改装工程。改造内容包括拆除原有的三叉戟导弹发射系统,将22个导弹管重新设计为能够容纳最多154枚战斧巡航导弹的空间,剩余两个导弹管则被改造为人员出入舱,专门用于特种作战部队的部署。此外,潜艇还配备了先进的通信设备和情报收集系统,使其成为执行常规打击任务及支持特种作战的理想平台。
经过全面升级后的“俄亥俄”号不仅延续了其辉煌的历史使命,更以全新的面貌继续捍卫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利益。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