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温电池供电突破 零下 36 摄氏度的无人机测试
快速阅读: 据《新华社》称,我国研究人员开发的超低温锂电池驱动的无人机在零下36摄氏度成功完成飞行测试。这一突破解决了锂离子电池在极寒条件下性能下降问题,提升了无人机在恶劣环境中的续航能力。未来,该技术将在更多极端环境中应用。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据新华社报道,由我国研究人员开发的一款采用超低温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无人机,在中国北方最寒冷的城市成功完成了极寒条件下零下36摄氏度的飞行测试。《科技日报》周日报道称,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化所)宣布的突破性成果,为极地探险、边境巡逻、灾害救援和物流等恶劣环境下的强大电力解决方案提供了可能。
中科院大化所电池项目首席研究员陈忠伟表示,这次成功测试标志着高性能无人机电池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测试表明,六旋翼无人机在严寒条件下展现出稳定的飞行性能,并达到了耐久性标准。陈忠伟表示,无人机在无电压波动或突然断电的情况下实现了快速启动、高空悬停以及复杂路径规划,验证了电池在极低温条件下的出色可靠性。
针对锂离子电池在极寒气候中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陈忠伟团队在电解液配方和阳极材料改性上实现了开创性创新。这些改进使电池能在零下40至50摄氏度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输出。此外,结合自适应热管理和低温阻抗优化技术,电池在零下40摄氏度时的续航衰减率降至常温下容量的不到1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30%-50%。这一突破显著提升了极地或高海拔地区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大幅减少了因电量耗尽需频繁返航的情况,陈忠伟说。
他表示,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以扩大其在极端环境设备中的应用。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