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新增两架 MQ-4C Triton 无人机,扩大海上监视范围
快速阅读: 《军队认可》消息,MQ-4C“海神之盾”无人机基于RQ-4“全球鹰”平台,具备高空长航时优势,用于海上侦察。它能覆盖大范围海域,与有人机协同作业。美国计划采购68架,澳大利亚亦引入该平台。升级版强化监视与整合能力,北极测试验证其适应性,巩固其海上战略存在地位。
MQ-4C“海神之盾”是一种高空、长航时(HALE)无人系统,专为情报、监视和侦察(ISR)任务设计。它旨在与有人驾驶的海上巡逻机如波音P-8A“海神”号协同工作,确保对海上作战区域进行持续且精准的监控。美国海军计划采购68架这种无人机,以在全球范围内维持五个连续的监视轨道,从国内外基地进行操作。自2008年与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签订首个开发合同以来,“海神之盾”项目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原型机于2013年5月完成首飞,随后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和马里兰州海军航空站帕图森河进行了测试。在解决技术挑战后,初始作战能力(IOC)于2023年8月宣布。自此,“海神之盾”已在印太地区部署,成为战略海上监视的关键角色。
基于RQ-4“全球鹰”平台,“海神之盾”由劳斯莱斯AE 3007涡轮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使其最大速度可达575公里/小时,实用升限达17公里。其续航时间超过30小时,能够覆盖广阔的海上区域。“海神之盾”的AN/ZPY-3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每次扫描覆盖面积高达5200平方公里,使单架无人机每日可监测多达700万平方公里。
“海神之盾”项目不仅限于美国,澳大利亚是该平台的第一个国际客户。2023年11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棕榈谷航空航天一体化中心成功完成了澳大利亚版MQ-4C的首次飞行,标志着2024年交付前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些无人机加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序列,符合美澳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旨在加强印太地区的海上安全。
2022年,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向美国海军交付了第一架升级版MQ-4C“海神之盾”。该机配备360度AESA海上雷达和广域光电/红外传感器。这些改进增强了监视能力、威胁识别能力,并提升了与其他空中及海军监视平台的整合性。此外,2024年9月,“海神之盾”验证了在北极环境下运行的能力,证实其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这一新订单标志着“海神之盾”项目扩展进程中的又一重要进展,该项目始终保持美国海军海上监视网络的核心部分。通过结合高空、长航时和先进的侦察能力,“海神之盾”在全球作战区域保持连续战略存在的关键作用。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