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 现状:2025 年第 1 季度定价更新
快速阅读: 《技术点》消息,显卡市场混乱,供应短缺和高定价引发争议。Nvidia和AMD的新显卡面临供货不足和虚假建议零售价的指责,消费者难以以合理价格购买。市场竞争或将改善局面,但需观察后续价格走势。
显卡市场现状混乱不堪,人们渴望的显卡常常缺货,而当它们上市时,价格却高得离谱,还伴随着大量关于虚假建议零售价的指控。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价格如此之高?Nvidia的GeForce RTX 50系列和AMD的Radeon RX 9000系列显卡是否真的存在虚假建议零售价?以下是这次显卡定价更新中所探讨的内容。
回顾当前市场状况:到2025年为止已有六款新显卡发布,其中四款来自Nvidia,两款来自AMD。Nvidia的RTX 50系列显卡发布的建议零售价范围从550美元到2000美元,但这些显卡一上市便稀缺难寻,通常建议零售价下根本买不到,且普遍比建议零售价高出至少20%,即便以这个溢价价格也很快售罄。AMD推出的两款新Radeon型号,价格分别为550美元和600美元,虽然上市时的供应量比Nvidia稍好,但建议零售价的显卡依旧供不应求。高端显卡的实际售价远高于建议零售价。有些零售商在收到补货后甚至提高了价格——更糟糕的是,有些商家在发布当天就提价了,进一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是为何定价和供货如此糟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许多促成因素,但我们尽力将所有信息拼凑起来。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是上一代产品过早退市。AMD和Nvidia原本都计划提前发布新一代显卡。截至2024年年中,GeForce 50系列预计将在2024年11月左右发布,而RDNA 4则定于2025年1月。然而,这两场发布会都被推迟了——Nvidia推迟至1月,AMD推迟至3月。当这些发布会被推迟时,已经开始了清理现有库存的努力,为原来的发布时间表做准备。2024年底有报道称GeForce 40系列型号被停止生产和在11月和12月售罄——这是为了与预期的新显卡发布时间相匹配。AMD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由于发布会推迟,这一过程导致市场上显卡供应枯竭。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任何想要在某些价格点购买显卡的人——尤其是在中端及以上——几乎没有选择。等到新显卡终于上市时,这种短缺感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进一步推高了市场需求。虽然这种短缺并非有意为之,但主要是不幸的时间安排造成的。
AMD显卡零售商返利机制是如何运作的?RDNA 4的发布及定价不理想的原因在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根据我们的理解,主板合作伙伴在2024年末开始生产Radeon 9070 XT和RX 9070,为原定于1月份的发布会做准备,这些显卡被卖给零售商并储存在仓库中。无论是从AMD购买GPU芯片的AIB还是从AIB购买成品显卡的零售商,都在早期目标价格范围内运作。虽然支付结构各不相同,但交易双方都期望达到某个价格点。这种系统通常通过将早期目标价格设定在AMD预期建议零售价范围的上限来运作。如果最终公布的建议零售价低于AIB、分销商和零售商预期的价格,AMD会向供应链提供返利。这些返利有不同的形式,但最常见的方法是直接向零售商返现。零售商最初以较高的价格囤积显卡,然后AMD退还差额,使显卡可以以公布的建议零售价出售。这些返利通常附带条件——例如,只有当一定比例的库存售出时才能获得全额返利——从而激励零售商推广这些型号。一些零售商以营销发展基金(MDF)的形式收到这些返利,但目标始终不变:确保显卡达到公布的建议零售价。另一种返利方式是直接补偿AIB。如果AIB最初以较高的价格从AMD购买GPU芯片,他们将获得返利,这样当他们将显卡卖给零售商时,型号就能达到广告中的建议零售价,而不会让AIB亏损。然而,AMD似乎更倾向于返利给零售商,因为这种方法提供了额外的营销好处,而这些好处可能不会直接从返利给AIB中获得。
对于RDNA 4的发布,这些显卡的早期目标价格相当高。虽然具体数字未知,但我们采访过的零售商预计Radeon 9070 XT的价格大约会在700美元左右。为了让显卡能以600美元的价格出售,AMD每张卡需要提供大约100美元的返利。这一流程在幕后属于常规操作——零售商报告其库存水平,AMD据此发放一次性返利。我们听到的主要原因是RDNA 4定价的差异性和为何某些地区受到的价格比其他地区差得多,是AMD据称对返利的选择性。以下是一个使用假设数字的例子:假设一个品牌提供了三种9070 XT型号:一款面向建议零售价的基础卡、一款中端型号和一款高端超频型号。这些显卡在1月份基于早期目标价格700美元售予零售商。这意味着基础卡为700美元,中端型号为750美元,高端型号为800美元——旗舰型号的标准溢价约为14%。然后AMD宣布官方价格实际上是600美元。为了达到建议零售价并在所有型号之间保持合理的定价,AMD需要对所有显卡每张返利100美元。这将把基础卡降到600美元,中端型号降到650美元,高端型号降到700美元。理想情况下,这就是系统应该工作的样子。然而,如果AMD选择性地只对基础型号返利,基础卡降到600美元,而中端卡保持在750美元,高端卡保持在800美元。由于那些高端型号没有收到返利,零售商——他们在几个月前以原始价格购买并囤积了这些卡——不得不以更高的成本出售它们。这基本上就是发生的情况。例如,OCUK公开表示他们有数千张RDNA 4显卡库存,但“建议零售价仅限于几百张”。根据与零售商的讨论,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返利有限且不适用于所有型号。Microcenter显然比欧洲和澳大利亚的零售商获得了更广泛的建议零售价返利,这些地区的零售商在许多型号上难以达到建议零售价。这就是为什么你可能会在发布日看到基础型号和其他变体的价格上涨。一旦零售商卖出足够多的显卡以匹配分配的AMD返利,他们就必须提高价格以免亏本销售。这也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一些零售商在订单下达后取消了订单——因为他们收到了关于返利金额的进一步说明(在发布前返利金额往往不确定),并且无法以原始价格履行订单。这种情况让零售商和AIB厂商都很失望。零售商对返利额度感到不满,并对每批货物中有多少单位能获得返利感到不确定性。AIB厂商也很失望,因为他们已经生产并卖出了显卡给零售商,期望AMD能以适当的水平提供返利。由于AMD没有直接对AIB购买并使用的GPU芯片提供返利,AIB厂商无法自行降低价格。当然,这只是部分解释。当围绕发布有高需求时,没有太多动力以合理的价格出售显卡,而是有很多动机去哄抬价格并最大化利润。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且这种行为的程度因公司、零售商和地区而异。因此,尽管我们从多个来源得到了关于发生情况的信息,但这并不排除可疑的定价策略。一些实体可能提前提高了价格以抵消预期的返利,以高需求为借口提高价格,或强迫零售商接受不利的捆绑销售。名单还在继续。仅仅因为选择性返利在发布时起了一定作用,并不意味着它将是未来高价格的唯一原因。
那么发布之后的情况如何呢?为什么价格仍然很高?目前处于一段不确定性阶段,现在还太早说RDNA 4的建议零售价是假的。这是由几个因素造成的,最主要的一个是发布后几周内运抵零售商的货品是按照之前提到的系统提前安排好的。显卡运输需要时间。由于首批回扣已被用完,当这些预先安排的发货到达时,零售商无法以建议零售价出售它们,因为它们并非以该价格购入。虽然可能会有回扣,但不确定是否会真正发放,因此大多数零售商并未以建议零售价出售这些显卡。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现在查看Newegg,你会发现像PowerColor Reaper这样的基础9070 XT型号标价为700美元,而不是600美元的建议零售价,而Asrock Steel Legend则标价为670美元。列出的价格已经上涨,因为这些价格反映了以更高成本购入的即将到货的显卡。另一个因素是AMD在发布前几天才宣布价格,最终价格与最初的预期有很大不同。你可能注意到了AMD公告视频中定价部分的配音,这表明AMD在公布前几天仍在最终确定价格。如果价格差异仅为20至50美元,那么调整通过发货传播所需的时间会更短。在这种情况下,回扣会更小且影响较小。
AMD的RDNA 4可能会有两种走向……我们希望的“好”路径是,AMD已经在以允许达到600美元建议零售价的价格向AIB销售显卡。一旦这些显卡运送到零售商手中,它们将以建议零售价出售,无需额外的回扣。在发布和这些发货到达之间的这段时间内,价格可能不理想,但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价格应该会稳定下来。另一个因素是AMD在发布前几天才宣布价格,最终价格与最初的预期有很大不同。你可能注意到了AMD公告视频中定价部分的配音,这表明AMD在公布前几天仍在最终确定价格。如果价格差异仅为20至50美元,那么调整通过发货传播所需的时间会更短。在这种情况下,回扣会更小且影响较小。
“坏”的路径则是几乎没有努力降低价格。例如,如果AMD没有以允许建议零售价销售的价格向AIB销售显卡,而是继续依赖选择性回扣,那么建议零售价供应将保持有限。或者,如果AIB和零售商以较低的价格收到显卡,但由于需求旺盛而选择加价。在这些条件下,称建议零售价为假是有道理的。目前情况可能会朝任何一个方向发展。我们与业内人士交谈过的人也不知道未来的发货是否会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定价,只知道目前的发货是以高于建议零售价的价格到达的。是的,看起来AMD本可以做更多来确保更好的显卡定价在发布时以及随后的几周内。然而,如果价格在一两个月内回到建议零售价,这与其他显卡发布并没有太大区别——即它不一定意味着建议零售价为假。这种说法是否属实仍有待观察。
关于GeForce呢?对于Nvidia的GeForce显卡,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情况。不像零售商在官方定价公布前就囤积了大量显卡的情况,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相反的情况。Nvidia早在发布前就公布了GeForce 50系列,并为所有型号宣布了定价,甚至提前一周允许RTX 5090的评测——但却未能向市场供应足够数量的显卡。很难确切了解供应和定价的情况,但从零售商那里得到的反馈是一致的:供应远远不足(别忘了Nvidia现在从AI中赚取了更多的钱)。App Economy Insights提供的图表这与Nvidia的官方声明相矛盾,他们声称供应实际上很强劲,并且已经运送了大量的显卡——只是需求异常高。那么,实际情况到底如何?我们的看法是Nvidia的声明具有误导性。他们声称,在50系列发布的最初几周内,他们运送的单位数量是40系列同期的两倍。但是这里有一个大问题:在40系列中,Nvidia在2022年10月推出了RTX 4090,一个月后推出了RTX 4080。直到2023年1月——将近三个月后——才发布了RTX 4070 Ti。相比之下,在50系列中,Nvidia在五周内推出了四款型号。所以,当我们看前4到5周的销量时,RTX 40系列的发布只包括RTX 4090,大约一周后还包括RTX 4080。但在50系列中,我们有RTX 5090、RTX 5080、RTX 5070 Ti和RTX 5070——Nvidia声称这四个型号的总和达到了主要为RTX 4090的两倍销量。这应该算是令人印象深刻吗?
但是这里有一个大问题:在40系列中,Nvidia在2022年10月推出了RTX 4090,一个月后推出了RTX 4080。直到2023年1月——将近三个月后——才发布了RTX 4070 Ti。相比之下,在50系列中,Nvidia在五周内推出了四款型号。至少在这里的澳大利亚,零售商告诉我们,与40系列相比,他们收到的50系列型号较少,特别是当比较RTX 5090和RTX 4090时。供应量最高的型号为RTX 5080,其可用性类似于RTX 4080 Super,但其他型号的供应量低于40系列的首发水平。虽然50系列的总出货量可能超过单独的4090,但这不能说是公平的比较。零售商还报告说,即使某些型号的评测并不特别好,需求也比预期的要高,这导致了短缺。其中一些需求可能源于我们之前讨论的内容——许多玩家在这些发布前几个月都无法购买上一代的显卡。其他人可能跳过了40系列,等待50系列的到来。
我们非常确信供应不足,即使这次发布的需求并不算过度旺盛。需要考虑的其他(可能是更大的)因素当然,硅供应方面的一些考量可能解释了出货量不足的问题。这些包括Nvidia优先考虑TSMC 4N晶圆用于高利润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产品,以及GDDR7内存的供应限制。此外,还有关于RTX 5070生产问题的传闻,以及其他型号的ROPs缺失问题。然而,我们无法确认5070的首发供应是否直接受到生产问题的影响。至少,Nvidia的RTX 5070创始人版要到本月末才会推出,这一点很奇怪,至少可以说如此。特别是对于GeForce RTX 5070 Ti来说,低供应可能可以通过其芯片配置来解释。它使用与RTX 5080相同的GB203芯片,以及相同的16GB内存容量,基于现在成熟的TSMC节点,良率良好。制造一个5070 Ti的成本很可能与5080相差不大,并且不会有太多次品芯片可供低端卡使用。如果Nvidia在等待有缺陷的硅片,供应将会受到限制,从而导致他们优先推出5080。我们被告知5080的供应明显强于5070 Ti。
除此之外,如果5070 Ti的成本几乎与1000美元的5080相同,那么几乎没有动力以750美元的建议零售价出售5070 Ti。在更为阴暗的一面,我们听说了一些幕后交易的传闻,Nvidia的GPU被直接卖给出口商,可能通过新加坡到中国——有时被称为“新加坡漏洞”。最近,三人在新加坡因非法将Nvidia AI GPU转移到中国而被指控欺诈,不过这个案件具体涉及的是服务器级硬件而非游戏GPU。然而,像RTX 5090这样的Blackwell卡对AI工作负载也很有吸引力,有传言称5090的供应正从游戏市场转向AI公司。我们并不是说Nvidia本身参与其中,而是供应链中的某些玩家可能在利用这种情况。这或许能帮助解释为什么RTX 5090如此难寻,以及为什么价格仍然如此高昂。据说出口商愿意支付远高于清单价格的费用购买5090,这抬高了游戏市场价格,减少了供应。然而,这对缺乏AI需求的低端卡的供应影响不大。这些因素主要解释了供应短缺的问题,但并不能完全说明极端定价的原因。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解释为什么在供应到达时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我们推测,这主要是因为供应不足导致的恶意抬价行为,而英伟达对此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
AIB厂商清楚供应紧张,因此大幅提高定制版的价格,远远超出建议零售价,而英伟达似乎对此并不积极,也没有激励生产建议零售价的型号。大多数发往零售商的显卡都是高端型号,价格远远高于建议零售价,尤其是针对最高端的Blackwell GPU。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国家,英伟达强制AIB厂商以特定价格销售产品是违法的。英伟达可以设定Founder版卡的价格,但他们不能要求AIB厂商以建议零售价出售其型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英伟达无能为力——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鼓励建议零售价,例如调整对未能达到基础定价的AIB厂商的GPU配额,以成本价出售GPU以便实现建议零售价,或者生产更多Founder版卡来稳定价格。然而,英伟达似乎对此并不积极。
当前定价情况中最可疑且难以解释的一个方面是从基础型号到更高一档的巨大价格差距。对于RTX 5070 Ti来说,基础型号标价为750美元,但下一个档次的中端超频型号则跃升至900美元。RTX 5080从1000美元跳涨到1200美元甚至1300美元。RTX 5090迅速攀升至2600美元,并且几乎无法获得。这些价格波动无法归因于类似AMD产品的针对性补贴,因为英伟达在显卡运送给零售商之前就宣布了价格——这意味着广告价格应该反映零售商和AIB厂商购买GPU的成本。英伟达是否通过控制供应来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高价?这当然是一个可能的解释。对于高端的5080和5090来说这可能是合理的,但对于面对AMD真实竞争的RTX 5070 Ti来说,人为抬高价格将是适得其反的。这些极端价格涨幅的唯一例外是RTX 5070。它从基础建议零售价550美元上升到大约600美元的下一步升级——例如从技嘉风之力升级到技嘉雄鹰。目前可以肯定的是,RTX 5080和RTX 5090的建议零售价名不副实——你根本买不到那些GPU以1000美元和2000美元的价格。大多数发往零售商的显卡都是高端型号,价格远远高于建议零售价。例如,在最近PC Case Gear的RTX 5080补货中,最便宜的型号是华硕Prime,售价2600澳元——比建议零售价高出29%,相当于1500澳元。其余的型号更加令人作呕地昂贵的高端变体。RTX 5070 Ti现在基本上也达到了这个点。仅仅三周后,供应极为稀缺,其建议零售价已失去实际意义。RTX 5070仍然是观望的情况,但在澳大利亚,至少有一款建议零售价型号可供预订,预计下周发货——这比我们看到的其他50系列显卡更有希望。
市场状况总的来说,目前的GPU市场一团糟,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旧型号过早停产、新一代延迟推出、英伟达RTX 50系列供应不足导致的投机行为、Radeon显卡的回扣问题、由于AI导致的GPU需求激增、隐秘出口以及甚至关税都发挥了作用。以合理的价格购买GPU变得极其困难,我们强烈建议等待更好的交易而不是以溢价购买。事情会好转吗?有理由相信它们会。竞争正在升温,特别是在中高端市场,这应该最终会导致价格随着供应稳定而调整。AMD有充分的理由继续大量供应Radeon 9070 XT,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将很难维持高9070 XT价格。反过来,这会让英伟达及其合作伙伴更难证明将5070 Ti保持在900美元(或干脆放弃该细分市场,这将直接有利于AMD)。高端GPU市场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的问题,但对于较新的发布,我们仍处于早期阶段。如果我们一个月或两个月后检查,价格仍然高得离谱,那将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一如既往,我们将继续监控GPU市场并在未来几个月内对公司进行问责。
TechSpot即将发布的内容(最快下周),我们将发布GPU每帧成本价值比较,分析多个地区的实际定价与游戏性能。这应该能清楚地显示哪些型号目前对游戏玩家来说最具价值。我们还有一些想法来更好地跟踪实际定价趋势,并将在全年更新这些数据。请继续关注。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考虑订阅。无广告的TechSpot体验同时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承诺:所有读者贡献将用于资助更多内容,这意味着:更多技术特性、更多基准测试和分析。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