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表型与临床病程的相关性
快速阅读: 据《Nature.com》最新报道,本研究前瞻性地分析了UC患者炎症最严重部位活检样本中的基因表达,发现内镜疾病与多种先天免疫转录物表达相关。使用分子机器学习分类器预测内镜梅奥亚评分的曲线下面积达0.85。逻辑回归模型显示,分子特征在预测疾病进展方面优于传统临床特征。这些发现有助于开发适用于不同人群的疾病预测模型。
溃疡性结肠炎(UC)的靶向治疗方法日益增多,表明更精确地定义疾病活动将有助于临床决策。本前瞻性研究使用全基因组微阵列分析了UC患者炎症最严重部位的活检样本中的基因表达,并在标准护理治疗期间分析了分子变化与短期结果之间的关联。
我们分析了141份活检样本——其中128份来自112名UC患者,13份来自8名未分类炎症性肠病(IBDU)患者。内镜疾病与先天免疫转录物的表达相关,例如补体因子B(CFB);炎性小体基因(ZBP1和PIM2);钙卫蛋白(S100A8和S100A9);以及炎症、损伤和先天免疫相关途径。分析术语经过交叉验证的分子机器学习分类器根据内镜梅奥亚评分预测结果的曲线下面积为0.85。分子钙卫蛋白转录物评分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及内镜梅奥亚评分有很强的相关性。
逻辑回归模型显示,分子特征(如分子分类器和分子钙卫蛋白评分)在预测疾病进展方面优于传统的临床特征(如总梅奥评分、粪便钙卫蛋白、医生整体评估)。UC的分子特征与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并能够开发适用于不同人群的机器学习疾病预测模型。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