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将私营无人机制造商纳入国防部门以提高韧性
快速阅读: 《台湾新闻》消息,台湾国防部正通过引入军用无人机、与私营制造商合作及技术转让等方式扩展本土无人机生产能力,以增强非对称作战能力。此举旨在分散生产,避免因单一打击导致整体受损。目前,中山科学研究院和私营企业分别负责军用和“军民标准”无人机的生产。
台北(台湾新闻)——台湾军队正在通过与私营制造商签订合同来扩展其无人机生产能力,以多元化供应链并增强非对称战争能力。国防部正在将军用级无人机引入民用领域,从美国军方采购,与台湾主要国防承包商合作,并从私营制造商处购买“军民标准”无人机。《自由时报》报道说。
该部也开始向这些公司转让部分军用级无人机技术。据该报援引的一位高级军事官员的话表示,除了在嘉义县开发明雄航空航天和无人机产业区外,还有计划在技术成熟后扩大生产。这一策略旨在提升战时生产能力,同时避免工业集群因单一打击而全部受损。
在上周的媒体简报会上,国防部长顾立雄和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李世强就预算冻结影响明雄无人机园区的问题表达了关切。顾立雄强调,无人机是台湾非对称作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俄乌冲突经验,顾立雄指出,战斗中无人机的消耗量极大,因此独立生产至关重要。他表示仅依靠中山科学研究院是不可行的。
顾立雄表示,目标是生产能够迅速转用于军事用途的民用无人机,尽快建立起一套军民融合的生产体系。李世强补充说,工业园区的目的是鼓励私营制造商扩大生产规模而非搬迁设施,从而增强台湾在全球无人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他说中山科学研究院仍是台湾唯一的无人机ODM和OEM服务提供商。
一位军事官员强调了李世强声明的战略意义,强调无人机制造商应在保持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在明雄园区增设生产基地。这种方法通过分散制造地点确保战时大规模生产不断线。如果所有无人机生产都集中在明雄,一次导弹袭击就可能造成全面损失。通过分散设施而非集中化,军队旨在降低战时的脆弱性。
台湾国内无人机生产主要由中山科学研究院和私营制造商承担。中山科学研究院专注于“军用级”无人机,如腾云和剑翔,这些无人机涉及高风险操作、爆炸物或先进科技。与此同时,私营制造商生产“军民标准”侦察机,包括目标捕获无人机。随着产能提升,中山科学研究院已开始向私营企业转移部分军用级无人机技术。一个例子是正在等待军方采购批准的信天翁II型无人机。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