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AI Plus”讨论为政治集会增添未来感
快速阅读: 《新华社》消息,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计划受到广泛关注。政府承诺在2025年前推进该计划,认为人工智能是培育新型生产力的关键。代表委员们认为,应将AI融入各行各业,包括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已有近200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上线,服务超6亿用户。此外,专家建议加大对医疗领域AI的投资,以提高诊断效率和扩大医疗服务范围。
北京,3月9日(新华社)——“人工智能+”计划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引起广泛关注,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分享了他们的见解和建议。周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承诺在2025年进一步推进该计划,认识到人工智能是培育新型高质量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报告还勾勒了一幅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蓝图,并呼吁创新企业为中国经济增长开创突破点。
在热烈的讨论环节中,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展望了一个“人工智能+一切”的未来,在这个未来里,人工智能将无缝融入工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工智能写作、自动化除草到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再到辅助手术的机器人。全国政协委员、网络安全公司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政府对人工智能的支持政策和大量资源投入将使中国企业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更多的公司将把人工智能纳入其战略以获取竞争优势,”齐向东说。
全国人大代表、家电巨头海尔集团董事长周云杰分享了传统制造商向智能制造转型的看法:拥抱人工智能以蓬勃发展,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行业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人工智能的进步将加速自动驾驶车辆和无人驾驶车辆的发展。
数据显示,到2024年,中国已有近200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完成注册并上线,服务超过6亿用户。除了工业应用外,参与者还强调传播人工智能的好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表示,人工智能技能应当成为公民的基本能力。“人工智能应该被视为基础课程,让普通人能够利用其潜力改变世界,拥抱未来,”施一公说。
周五,在医学界政协委员的小组讨论会上,流行病学家张文宏建议中国医院增加对人工智能的投资。他指出,人工智能不仅在协助医生进行快速诊断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在大规模复制方面也有潜力,因此建议将其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以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帮助缩小专业人才短缺地区的知识差距。
全国人大代表、科技巨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表示,他的公司将继续投资人工智能。“我们的目标是将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各类终端设备,让消费者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雷军说。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