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无求的模仿:AI 和数字模拟
快速阅读: 《今日心理学》消息,本文探讨了勒内·吉拉尔的模仿欲望理论和让·鲍德里亚的拟像概念,解释了人们为何会盲目跟随潮流,并提出AI技术加剧了这一现象。文章指出,虽然AI能精准模拟人类欲望,但这引发了对人类真实欲望的反思。文章最后呼吁,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基于真诚自我认知的欲望,而非被动模仿。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正在浏览社交媒体,突然间,所有人都对同一个梗、电影或争议产生了兴趣。不知不觉中,你就开始分享观点、发布自己的看法,或者加入了一个你甚至五分钟前都不知道存在的合唱。但为什么?
借来的欲望与勒内·吉拉尔的洞见
法国哲学家勒内·吉拉尔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且令人着迷的解释。我们不仅仅是模仿他人——我们还模仿他们的欲望。根据吉拉尔的观点,我们的欲望并不是原创的;它们是借来的、反射的,并通过他人放大。我们想要那款新设备、流行的夹克或病毒式传播的状态,并不是因为我们真正渴望它,而是因为我们看到别人渴望它。这时,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引发一连串模仿行为,波及整个文化。吉拉尔称之为模仿欲望,从节日庆祝到微博上的跟风,无处不在。
这非常具有人性。以节日为例。难道每个人都会突然渴望充气驯鹿或超大灯光展示吗?很少。我们模仿邻居、名人或社交媒体影响者的欲望,引发一场比拼——更大的灯光、更好的展示、更多的节日气氛。战争也是如此,双方互相复制和觊觎对方的力量或领土。在微博上,这一切几乎是瞬间发生的。不难看到像#取消Netflix这样的标签在明星发布一些社会不可接受的内容后迅速点燃,引发的愤怒在几小时内蔓延开来——成千上万的人加入,更多是因为加入混战的声望,而不是节目的本身。
从复制到超现实——鲍德里亚的拟像
但是,当模仿完全脱离了欲望时会发生什么?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提出的拟像概念介入其中。他认为,无限重复的副本会脱离其起源,成为“拟像”——独立存在的复制品,在“超现实”中。考虑一下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的自拍:那个完美无瑕、算法打造的光晕中并不存在真正的你,但它比任何镜子中的真相都更具吸引力,塑造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AI是终极拟像吗?当复制者不是人类时,动态会发生深刻变化。考虑大型语言模型(LLM)。这些AI已经吞噬了数十亿人类的话语——书籍、帖子、咆哮——并掌握了我们模仿的语调,包括共情、怪癖和犀利。它们以惊人的精度模仿我们,却没有任何欲望或生活经验。用鲍德里亚的话来说,它们是拟像——没有原版的完美副本。
想象一个LLM作为人类模仿的超级观察者。它可以创作出感觉真实且生动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但它的引擎纯粹是代码。当它打出“那太疯狂了!”时,它是在模仿兴奋,而不是感受它。与人类不同,驱动人类的是心与脑的结合,而LLM则纯粹在模拟中运行。
AI镜像反思我们的真实性
这就是悖论所在。AI无缝地进入我们的模仿网络,却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欲望。它是一个数字回音,以令人毛骨悚然的精确度反映我们的表达,但却缺乏真正的情感深度。这提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如果AI能如此逼真地模拟欲望,这揭示了我们自身欲望的什么真实性?
这就是悖论所在。AI无缝地进入我们的模仿网络,却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欲望。它是一个数字回音,以令人毛骨悚然的精确度反映我们的表达,但却缺乏真正的情感深度。这提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也许是我们该重新审视引导我们行动的冲动。我们真的被个人激情驱使,还是只是陷入他人连锁反应中的多米诺骨牌?
我自己也感受到了这种拉力——加入热门对话,仓促发表意见——但这真的是我的战斗,还是仅仅借用的愤怒?在一个充斥着回声的世界中,认识到这一动态具有解放潜力。见证AI模仿人类欲望——完美但空洞——可以唤醒我们重新获得自主性。与其机械地模仿人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根植于真诚自我认知和深思熟虑选择的欲望。
人工智能必读
AI如何塑造我们的关系和社会互动?
类人机器人能否让你的2030年生活更美好?
最终,也许AI最大的礼物不是完美的模仿,而是清晰——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不再是被动的反映或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而是作为自己激情的深思熟虑的策展者。在一个充斥着回声的世界中,理解借来的欲望与真实的渴望之间的区别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者注:让·鲍德里亚的《拟像与仿真》激发了《黑客帝国》,恰当地说,这本书的一个“副本”出现在尼奥公寓的早期场景中。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