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推动“低空经济”的情况下,飞行汽车的大规模生产有望
快速阅读: 据《海峡时报》称,北京——小鹏汽车计划在2026年成为全球首家大规模生产飞行汽车的企业,其子公司开发的“陆地航母”可在地面行驶并转换为乘客无人机。该行业预计到2030年价值将超3万亿元人民币。小鹏汽车已收到约3000份订单,并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年产万辆的工厂建设。尽管面临政策和法律挑战,中国正加速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北京——随着中国加快推动发展“低空经济”,一家中国企业正瞄准在2026年成为全球首家大规模生产飞行汽车的公司。这种未来感十足的交通工具被称为“陆地航母”,由小鹏汽车的子公司开发。它实际上是一辆六轮厢式货车,后部展开为乘客无人机。理论上,用户可以驾驶车辆到起飞点,分离无人机,进入并继续空中旅程。这可能缩短旅行时间,并使偏远地区更易到达。这将成为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的一部分,该行业还包括无人机配送和主要由直升机运营的空中穿梭航线。
据行业组织在2025年的报告中再次提及,该行业在2025年的价值将达到约一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840亿新元),到2030年将超过三倍。小鹏汽车的产品——成本不超过两百万元人民币,车内可坐四人,无人机内可坐两人——于2024年11月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试飞,并据报道已收到约3000份预定订单。该公司于2025年10月破土动工,建设一座年产能可达1万辆飞行汽车的工厂,预计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完工。
“2026年,小鹏计划首次大规模生产我们的模块化飞行汽车,”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在3月8日对记者说。他补充说,公司希望在2026年第二季度开始大规模生产,并随后开始交付。这是为了回应《海峡时报》的问题。他表示,这将使公司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成为首家大规模生产和交付此类车辆的公司。
这一乐观预测是在中国正在进行的年度议会会议期间提出的,在会议上讨论了国家优先事项。今年,人工智能(AI)和新兴产业在中国的议程中占据了中心位置。中国正在为本土突破性AI初创企业深势科技所引发的民族自豪感而骄傲,并准备在这个领域与美国进行更激烈的竞争。“低空经济”是政策制定者希望发展的行业之一。这个涵盖广泛的概念指的是在1000米以下空域进行的经济活动。商业飞机通常巡航高度在9000米以上。
中国是全球最大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的所在地,已经推出了包括无人送货无人机和喷洒农药无人机在内的应用案例。主要由直升机运营的空中穿梭航线也已就位。此外,用于此功能的载客无人机或飞行出租车也在试验中。小鹏航空航天公司的模块化飞行汽车,称为“陆地航母”。
发展低空经济是中国的优先事项之一。2024年,它被列为“新的增长引擎”,首次写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在2025年的报告中再次提及,将其视为新兴行业,强调其“安全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在过去的一年里,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努力,以制定法规和发展基础设施来支持该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从特斯拉到国有广汽集团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努力将飞行汽车推向市场。
小鹏汽车的何小鹏表示,普及飞行汽车的道路仍然“相对较长”,最大的困难之一是需要必要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目前,我看到了很多问题,”他说。这些问题包括飞行汽车作为道路车辆和飞机的官方认证,以及如何起飞和谁可以驾驶的规定。他在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培训和认证乘客无人机飞行员的建议。
何小鹏表示,首批飞行汽车可能会限于短途飞行,主要用于旅游或短途救援任务。3月6日,在南方广东省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的一个分组会议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提出了促进该行业的建议。他表示前景广阔,但该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他呼吁加速建设基础设施,如汽车的起降点,并开放更多空域资源,以及其他措施来支持行业发展。
中国政府似乎准备进一步加快该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2023年12月,国家经济规划部门——国家发改委——成立了专门负责低空经济发展的新部门。民用航空法的修订也在推进中,包括为该行业所需的空域提供支持。监管挑战是最大的障碍,但将飞行汽车变成现实并不遥远,“因为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深圳中国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宋丁告诉《海峡时报》。他还表示,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中国能够“掌握主动权”在国际舞台上。
Joyce ZK Lim是《海峡时报》驻深圳的中国记者。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