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提升中国西南地区的春耕作业
快速阅读: 据《China.org.cn》称,随着中国西南地区春耕开始,无人机在云南等地的高原农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无人机不仅提高了施肥和灌溉的效率,还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在勐海县,无人机一天可施肥10吨,覆盖300至400亩耕地。在永德县,无人机用于铺设灌溉管道,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新技术使春耕更加高效便捷。
随着中国西南地区春耕的开始,无人机在崎岖的高原农田上空嗡嗡作响,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省勐海县的水稻种植者严边过去在春耕时节经常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以前真是头疼,管理一亩(约0.067公顷)地就需要五个人。”严边说,他所在的合作社今年培育了超过5000亩的秧苗,并计划种植面积约10000亩。今年,严边引进了插秧机和无人机——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技术带来的效率和便利让他脸上露出了大大的笑容。“我们首次用无人机进行施肥和运输,效率惊人,即使50个工人同时工作也无法匹敌。”
在云南省的勐遮乡,无人机在田间嗡嗡飞过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这些由熟练技术人员操作的无人机平稳起飞,然后按照预设路线滑过稻田。几分钟内,它们高效地分散预先装载的肥料,以惊人的精度和速度完成任务。“单次飞行,一架无人机可以携带并散布70公斤肥料不到一分钟。在一天的时间里,一架无人机可以分撒大约10吨肥料,覆盖300至400亩耕地。”技术人员严一欢透露。“一架无人机一天的工作量相当于50多个工人的工作量。”
在云南省的永德县,另一架携带灌溉管的无人机平稳上升,沿着预设路线穿越复杂的地形。它们迅速而精确地将这些管道送到指定位置,工人们随后进行安装和焊接以构建管道系统。“与传统方法相比,无人机配送方式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展示了其显著优势。”永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建华表示。永德县有超过930000亩耕地——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山区。每年春天,将山脚下的水输送到田里对当地农民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传统上,灌溉管道必须完全手动铺设或挖掘沟渠来引导水流,这些任务既费力又昂贵。
创新使用的无人机提升技术在永德县铺设灌溉管道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方法显著缩短了建设时间,同时提高了安全性。”杨建华说。春耕正逐步转向更多使用技术和智能设备。例如,农业无人机已经在许多偏远山区广泛使用,高效地处理施肥、除草和田间检查等任务。在中国西南部山区,无人机为春耕和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专家认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无人机正帮助农业“腾飞”至新高度。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