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哲学:约翰·凯奇和寂静的声音
快速阅读: 《新欧洲》消息,Spotify上提供了约翰·凯奇《4’33”》的不同现场版。新专辑《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吗?》由超过1000名音乐家反对AI公司自由使用他人音乐的提案,该专辑由“一千艺术家”集体发行。曲目在空旷的录音室录制,强调版权修改对音乐家的影响。专辑未直接提及凯奇,但其概念源自凯奇的无声作品。
在Spotify上提供了《4’33”》的现场表演版本,这些版本各不相同。从上周起,你还可以下载专辑《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是一张以凯奇风格录制的环境静音专辑,整张专辑都是录制的寂静。这些曲目分别标为“英”“国”“政”“府”“必”“须”“不”“要”“合”“法”“化”“音”“乐”“剽”“窃”“为”“了”“使”“A”“I”“公”“司”受益。
与《4’33”》不同,《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吗?》是一张抗议专辑。这张专辑由一个名为“一千艺术家”的集体发行,包括安妮·伦诺克斯、达蒙·阿尔巴恩和凯特·布什在内的超过1000名音乐家和团体反对拟议中的版权法修改。这些修改将使AI公司能够更自由地使用他人的音乐进行算法训练,而无需支付版税或承认来源。但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保护措施。
这些曲目是在空无一人的录音室和其他表演空间中录制的,以此强调允许AI公司拥有这种自由对音乐家的影响。有趣的是,文中并未提及约翰·凯奇作为灵感来源。但毫无疑问,他是值得关注的。凯奇的出版商皮特斯出版社曾辩称某些类型的沉默可能享有版权。
早在2002年,皮特斯出版社就因迈克·巴特在他的2002年经典排行榜榜首专辑中加入了一分钟静默,并巧妙地将其归功于巴特/凯奇而提起版权索赔。据当时的报道,巴特为了这个玩笑庭外和解,向凯奇遗产支付了六位数的赔偿金。但这位作曲家后来声称自己的作品比凯奇的好得多,因为他能在一分钟内表达出凯奇用四分多钟才能传达的内容。他后来表示,自己将原本的版权主张变成了一场公关活动,并象征性地向约翰·凯奇信托支付了1000英镑以示对凯奇的敬意。然而,皮特斯出版社确实指出,他们认为无声作品的概念是一个有价值的艺术概念,并且涉及版权问题。巴特在唱片署名中使用凯奇的名字可能是他们决定采取法律行动的原因。
从AI公司的角度看,它们只是在抵制历史的发展趋势。或许有人提出绕过现行版权限制是为了释放一种新的酷英国风格,但显然这不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几乎不可能让作曲家和音乐家依靠创作谋生,这听起来并不像是进步。虽然AI正在改变音乐制作的方式,但我们不应让它一夜之间摧毁人类的音乐世界。版权总是种妥协,它是平衡创作者与用户利益的一种手段,并提供法律救济以对抗盗版及其他对知识产权和艺术贡献的不公平利用。有时它对创意作品的出版商更有利,而非创作者。它始终在不断变化和挑战中,新技术催生新法规。AI本质上依赖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让它变得更容易。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