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两会”的临近,多位立法者和政治顾问关注人工智能相关话题
快速阅读: 据《人民日报》称,随着中国“两会”临近,多位代表和委员关注人工智能议题。清华大学教授李景红计划提议制定AI促进法,以应对技术发展中的安全风险和法律滞后问题。此外,代表们还关注AI与传统产业融合、医疗应用及文化传承的风险。中国生成式AI用户已超2.3亿,AI产业生态持续壮大。
首页>>首页
随着中国“两会”临近,多位议员和政治顾问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相关议题(环球时报)2025年3月4日13:19
人工智能(AI)预计将成为即将召开的“两会”的热点话题。“两会”是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政治协商机构的年度会议,分别将于本周二和周三在北京开幕。《环球时报》了解到,许多议员和政治顾问计划提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提案,涵盖如何促进AI发展、支持AI融入大学教育和医疗服务,以及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解决由AI带来的安全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景红计划提议制定一部AI促进法,为创新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李告诉《环球时报》,社会对AI的理解仍存在显著差异,如自动驾驶出租车引发的公众情绪、对AI影响传统就业的担忧以及非法滥用AI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技术探索和产业发展。李计划提交建议,强调AI促进法应重点关注有效应用、包容服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就业保障和国际合作。该法还应解决AI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对AI发展的理解不足、法律法规和政策协调滞后、高质量数据供应和保护不足以及版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李表示。
今年春节,国内大型模型深寻(DeepSeek)的出现引发了广泛讨论,并将加速AI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但与此同时,大型模型带来的安全挑战日益严峻,政治顾问齐向东和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阳认为。他告诉《环球时报》,他将在“两会”期间特别关注AI安全问题,并希望通过实际行动为AI时代的网络安全做出贡献。
另一位政治顾问吕宏兵也赞同通过立法监管和指导更好地促进中国AI的发展。通过广泛研究,作为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李指出,立法过程艰难且耗时,而AI正在快速发展。因此,他计划建议重点关注公众关切的方面,并利用行政法规来规范AI监督。
一些议员关注AI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全国人大常委、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表示,可以通过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和科学的学科规划来利用AI,并需增强学生掌握AI工具的能力。然而,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则表达了对在医疗中部署AI的担忧。他告诉《环球时报》,AI已被用于辅助医生快速生成医疗报告、分析医学影像并处理大量文献和数据,但必须保证AI的准确性。
全国人大常委、北方昆曲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顾维英也担心,AI技术的发展可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构成风险,因为AI可能会阻碍其原貌的保存。
议员兼TCL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东生计划提出加强AI深度伪造欺诈管理的建议。李表示,相关内容平台应引入要求,强制用户在发布深度伪造视频和音频时进行标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24年12月发布的生成式AI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的生成式AI产品用户已达2.3亿。报告称,中国已经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AI产业生态系统,行业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价值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约828.4亿美元)。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