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初创公司 QuantWare 寻求快速跟踪量子计算
快速阅读: 据《TechCrunch 技术紧缩》最新报道,尽管大型科技公司在量子芯片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但初创公司如荷兰的量微科技也在加速发展。该公司已筹集2000万欧元A轮融资,专注解决量子处理单元的扩展瓶颈问题。量微科技的三维芯片架构VIO和新型QPU康特拉尔托-A预示着其在量子硬件商业化方面的努力。该公司希望通过分发自家QPUs及提供铸造封装服务,推动量子计算的广泛应用。
大型科技公司并未在量子芯片上停滞不前:亚马逊云服务推出了美洲豹量子芯片;微软,马约拉纳量子芯片;谷歌,柳树量子芯片。尽管这些都可以被视为突破,但量子初创公司通常更注重实际进展——并且它们正在取得进展。成立于2020年的荷兰初创公司量微科技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声称其制造的硬件已经为分布在20个国家的客户提供量子计算机服务。其核心产品VIO专注于解决量子处理单元(QPU)中的扩展瓶颈问题。量子计算领域的每个人都致力于增加更多的量子比特,这是量子比特的等价物——但在单个芯片上集成更多量子比特比将几个较小系统联网更为强大且错误率更低。根据量微科技的首席执行官马蒂亚斯·里贾拉尔斯达姆先生的说法,量微科技专有的三维芯片架构VIO是“扩大QPU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及其附属研究机构QuTech的衍生企业,量微科技现已筹集了2000万欧元的A轮融资(约1927万美元)——包括之前从欧洲创新委员会获得的750万欧元中的500万欧元股权部分(其余部分为补助金)。除了欧洲资金外,这轮全股权融资由荷兰国有实体投资NL深度科技基金和区域经济发展机构创新奎德共同领导,巩固了量微科技在荷兰日益增长的量子生态系统中的领先地位。新资金将用于扩展量微科技的团队和技术,后者最近也进行了更新:今年2月,这家初创公司宣布接受其首款用于量子纠错的QPU——康特拉尔托-A的预订单。虽然谷歌的柳树处理器使量子纠错成为焦点,但量微科技的目标是制定路线图策略。它设计用于升级到更大VIO驱动的QPU,并且康特拉尔托-A以其“几乎是市场上可用竞争解决方案的两倍大”而闻名。
大型科技公司也在竞相拥有具有最多量子比特的最大QPU。但从初创公司的角度来看,这场竞赛也是关于尽快让量子硬件对所有人来说都可商用。在这方面,量微科技正在追求两条路径:分发自己设计的QPUs,并允许其他公司通过其铸造和封装服务使用其技术。新资金也将在这两个方向上部署——进一步开发VIO并建设其芯片制造设施。除了研究机构,用户还包括几家资金充足的量子初创公司,如爱丽丝与鲍勃,该公司最近筹集了1.04亿美元。其中两家——上个月筹集了1.7亿美元的量子机器公司和今年1月宣布筹集了3000万美元的新资金的赛克公司——也正与这家荷兰初创公司合作开发技术和产品。
目前还无法判断这些公司中是否有任何一家能够提出一个可以提供百万量子比特的量子架构;微软也在参与这场竞赛,并估计其马约拉纳公告将这一目标置于“数年而非数十年”的范围内。里贾拉尔斯达姆告诉TechCrunch,关键在于量子能否解决有意义的、工业规模的问题。“有一类庞大且有价值的问题,即使是千兆瓦级的人工智能集群也无法解决——但量子计算机可以,”他说。“这就是我们构建这些系统的理由。一些例子包括量子系统上的计算,例如创造更好的材料、发现分解微塑料的新催化剂或提高肥料的可持续性。”
但对于相信量子开放架构的量微科技而言,问题不在于谁将建造这些百万量子比特系统;凭借VIO,它只是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其快速实现。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