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人工智能战略将印太地区置于十字路口
快速阅读: 据《战略家》称,美国拒绝签署最近的AI行动峰会宣言,旨在保持其在AI开发上的优势,引发亚太国家的战略困境。中国在AI领域影响力增强,推动全球规则制定。亚太国家需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区域AI协议,以维护数字主权和战略自主性。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Twitter 分享至LinkedIn 分享至邮箱 打印此文章 附带图片 不附带图片
美国拒绝签署最近的AI行动峰会宣言应被视为一种战略转变,而非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外交冷落。人工智能不仅关乎创新,还关乎推动经济安全和军事实力。因此,华盛顿的决定反映出其意图在不受全球限制的情况下保持在AI开发方面的优势。对于亚太国家来说,这种转变加深了它们的战略困境。该地区面临着在新兴学说之间平衡的压力——在欧洲、中国和美国之间,在监管与不监管之间,在缓解社会危害与推进军事能力之间。与此同时,中国在AI规则和标准方面的影响继续增长。北京已经嵌入到全球规则制定机构,并且“深索”(DeepSeek),一个进一步证明了中国能力的平台,进一步展示了中国能够开发并商业化竞争性AI应用。如果区域民主国家希望避免被纳入北京的AI轨道,它们必须接受美国和中国的利益,并承担起一种既非以美国为中心也非由中国主导的治理模式。
由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于2月10日至11日召集的AI行动峰会是近期一系列领导人级别AI峰会中的最新一次。英国和韩国分别在2023年和2024年举办了AI安全峰会,扩大了对负责任AI发展的承诺。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巴黎峰会是一个早期的机会来阐述其关于AI和技术治理的愿景。副总统J.D. 沃恩斯在传达这四条信息时直言不讳:首先,美国还没有准备好分享。美国仍然是AI领域的领导者,政府将确保美国主导从半导体到算法设计、应用和计算能力的整个技术发展链。其次,停止监管者。美国采取的是促进增长的AI政策;解除监管将使大型科技公司、小型科技公司、初创企业和学生在一些最具突破性的应用中拥有自由。其他国家欢迎加入,但不应“忧心忡忡”地担心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其他国家应避免“紧缩对美国科技公司的螺丝”。第三,不要担心虚假信息和AI驱动的干扰。“我们可以信任我们的人民思考、消费信息、形成自己的想法,并在公开的思想市场上进行辩论”,沃恩斯说。最后,AI是创造就业机会而不是消灭就业机会。沃恩斯关于“自由竞争AI”的反监管言论标志着美国科技政策的重大转变,即使与特朗普的第一任期相比也是如此。部分亚太国家可能会视美国的信息为经济机遇,但许多其他国家将担忧其对社会凝聚力和国家安全的潜在破坏性影响。我们应预料北京会利用美国的立场,加倍强调其全球南方团结、尊重主权以及AI用于可持续发展的叙事,尽管其治理模式以嵌入监控和国家控制而闻名。中国已在为未来的领导地位打下坚实基础。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关键技术追踪器》显示,2019年至2023年间,中国机构产生了全球高影响力AI研究的36.5%,超过美国的15.4%。这是持续投资和战略规划的结果。此外,正如其他ASPI研究所示,中国在AI和其他说服性技术的发展已经足够成熟,现在为北京提供了支配信息空间的工具。五角大楼相信需要AI来抗衡中国。根据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萨姆·帕帕罗海军上将的说法,没有它,美国无法跟上中国不断扩大的军事能力。特朗普政府认为,监管会抑制美国私营部门主导的创新活力,并使美国在商业和战略上处于劣势。在一个解除监管的环境中,这意味着必须限制竞争对手——特别是中国——进入包括先进半导体和研究合作在内的人工智能供应链。随着美国抵制监管,中国积极设定规则——两者都在追求狭隘的自我利益——亚太国家正处于十字路口。虽然中国可能签署了AI行动峰会宣言,但不能保证北京会履行其承诺。为了避免被卷入当前的美中AI轨道,区域内技术成熟的国家——如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韩国和新加坡——需要认识到一种适合所有全球AI治理方法不可行,并致力于区域AI协议。这样的协议应承认AI的安全和军事动态,同时尊重民主价值观,促进负责任的创新,并遵守共识的国际协作。如果亚太国家现在不自己掌握主动权,它们将面临被动采用不符合自身利益的人工智能治理模型的风险——进一步削弱其数字主权和战略自主性。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