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型 Cicada 电动无人机杀手扩大了陆地和海军防御能力,抵御低空威胁
快速阅读: 《全球防务动态》消息,蜻蜓导弹是迪尔防御公司与天空安全部合作研发的一种轻型电动导弹,旨在应对日益增长的无人机威胁。该导弹分为非致命和致命版本,可垂直发射且重量小于50公斤。它具备10米杀伤半径和8至12公里的交战范围,计划于2026年底投入使用。蜻蜓导弹作为天球项目的一部分,集成了传感器到射手链技术,已在2024年欧洲海军展上展出。
蜻蜓导弹是一种电动驱动的导弹,设计用于两种作战角色。非致命版本通过捕网使无人机失效,而致命版本则配备破片战斗部来摧毁空中威胁。作为天球项目的一部分,蜻蜓导弹集成到传感器到射手链中,提供配置灵活性。该系统可根据特定客户需求进行定制,采用来自迪尔防御公司或合作伙伴公司的组件。迪尔防御公司已与潜在客户就整合项目进行讨论,并计划在2026年底之前使天球系统投入商业使用。例如,据报道德国陆军正考虑将其与“天空游骑兵30”短程防空车整合,行业消息人士称它也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铱星-T SLM”地对空导弹试验后,在F125护卫舰上进行测试。迪尔防御公司的代表表示,蜻蜓导弹目前的技术成熟度为5到6级,表明它已经从实验室测试转移到受控环境中的功能原型评估。2024年联邦国防军审查强调了像蜻蜓导弹这样的系统的必要性,以应对无人机在战斗中的日益增多。海军少将赖纳·布林克曼也指出,增强德国海军舰队无人机防御的需求,以应对不断演变的空中威胁。蜻蜓导弹是一种轻型垂直发射系统,估计重量不到50公斤,适用于各种平台。导弹装有可折叠的尾翼,可在直径30厘米的管内紧凑存储,飞行中展开以提高稳定性和机动性。其制导系统包括主动雷达导引头用于目标捕捉和上下行通信信道用于飞行中调整。导弹的高爆破片战斗部设计成10米的杀伤半径,增强对无人机的有效性。导弹推进依靠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初始推力约为每秒1000米。燃烧时间支持8至12公里的交战范围,操作上限为5公里。与“铱星-T SLM”的40公里射程相比,蜻蜓导弹设计用于短程无人机拦截。导弹采用陡峭上升后引导下降的方式攻击目标,利用算法设计用于跟踪不可预测的无人机运动。作为天球项目的一部分,蜻蜓导弹由迪尔防御公司与瑞士公司天空安全部合作开发,在2024年欧洲海军展上展出,旨在增强对抗无人机的防御能力,无人机已在侦察和进攻行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天球基于迪尔防御公司的高功率电磁(HPEM)系统,增加了一层无人机防御。天球基于天空安全部的哨兵捕捉概念,最初设计用于用网捕捉敌方无人机并在降落时安全降落。更新设计保留了相同机身,但用高爆破片战斗部取代了网系统,以便在蜂群攻击中击毁多架无人机。在2024年欧洲海军展上,导弹展示了用于目标捕捉的雷达导引头和数据链系统,用于协调多个拦截器之间的响应。该系统据称飞行时间为3到4分钟,最大速度超过200公里/小时,射程可达五公里。当时,迪尔防御公司和天空安全部正在优化导弹的筒式发射,以实现多发配置。两家公司还测试了不同材料,包括金属和泡沫,以改进生产过程并降低成本。天球系统预计在2026年达到作战状态,并得到瑞士军队的支持。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