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 IT 项目:极度无能还是运气不佳?
快速阅读: 据《计算机周刊》最新报道,解决公共部门IT项目中的问题需强化所有权和治理,平衡供应商与政府的责任。内政部与伟世通软件合作的成功案例展示了专业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性。政府应与技术供应商充分互动,制定灵活的采购模式。此外,渠道参与者能帮助缓解数字技能短缺,通过技能转移提高项目成功率。还需注意数字化转型后的持续改进和维护。
解决这些问题,“模糊不清的集体”这个诗意的说法实际上意味着没有任何人全面负责。回顾那个充满羞耻的名单,很明显任何公共部门的IT项目都需要以所有权和治理为核心,供应商和政府之间的责任应平等地分担。简而言之,那些负责领地的人必须超越各自的部门,着眼于最终目标。但这需要公共部门的灵活性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凭借来之不易的专业知识和稳健的参考,渠道参与者们肯定可以推动公共部门部门朝这个方向努力。尽管有许多高调的失败案例,但仍有一些成功的政府数字创新IT项目,例如内政部为处理英国脱欧后欧盟公民的移民身份而开发的应用程序。该项目由数字身份公司伟世通软件负责,该公司在数字身份验证方面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你可以推测,该公司可能在项目开始前向内政部强调了需要依赖伟世通的经验。麦赋仕公司的欧洲执行副总裁兼负责人阿希什·德瓦莱卡尔进一步指出了一点,这可能是内政部数字身份项目的一个特点:“政府参与者需要在发布征询信息之前与技术供应商进行充分互动……以便更好地规划范围和现实的项目时间表。他们还需要创建灵活的采购模式,并避免僵化的‘一刀切’合同。”从渠道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情况。从公共部门的角度来看,人们认为供应商在征询信息前的投入可能会带有偏见,因此部门收到的任何反馈都不会完全客观。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那些不惧探索未知领域的人来说,渠道参与者们可以在征询信息前介入并提供客观概述,但不参与竞标以展示公正性并建立信任。数字技能短缺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渠道参与者们能够有效应对的领域。政府IT工作者对主机技术、数据仓库和其他后台技术非常熟悉。但许多人希望通过拓展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经验来达成职业目标和个人技能提升。对于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渠道合作伙伴来说,技能转移可以成为一项核心活动,不仅大幅增加项目成功的机会,还能在公共部门树立积极的声誉。谢尔文工作室的交付主管马克·康比还指出了一个更广泛且常被忽视的问题:“通常,数字化转型项目往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却未预料到在初始转型完成后维护数字基础设施所需的持续改进和关注。”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