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生物、无面面具:法国艺术家在新展览中质疑人类的意义
快速阅读: 据《韩国中央日报》称,法国艺术家皮埃尔·于盖赫在首尔李莱姆美术馆举办首个亚洲个展,展出其作品《阈限》等12件装置艺术,其中包括三件新作。《阈限》是一个模拟作品,通过传感器实时收集数据,展现不断演变的形象。展览将持续至7月6日,门票20,000韩元。
《阈限》(2024-)[李莱姆美术馆] 皮埃尔·于盖赫
一位裸体的女人在黑暗的、虚无之地般的空间中独自走动,但她没有脸。只有名为“阈限”(2024)的作品,没有提供关于人类或生物的身份或任何信息。接下来的四个月内,这个存在将在作品中逐渐演变,并很快获得声音。“阈限”,法国艺术家皮埃尔·于盖赫创作的一个模拟作品,被投影到屏幕上,是于盖赫最新的一件作品,将于周四在首尔中区永登浦区的李莱姆美术馆展出。
相关文章:印象派展览首次将罕见画作带到韩国;奉俊昊导演《米奇17》展览下月开幕;《卡马塔》(2024-)[李莱姆美术馆] 皮埃尔·于盖赫;《寒武纪大爆发16》(2018)[李莱姆美术馆] 皮埃尔·于盖赫
这位62岁的法国艺术家主要创作特定场地的装置艺术,正在亚洲举办他的首个同名个展。于盖赫此前曾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德国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和洛杉矶县立艺术博物馆展示过他的作品。李莱姆美术馆副馆长金成元周二表示,关于“阈限”模拟背后的培养机制相对模糊,该作品通过附着在展厅墙壁上的大型金色球形传感器实时收集并利用外部数据,如温度、湿度和污染情况。“阈限”的性质不断变化,因此每次向观众展示的场景都会有所不同。“‘阈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主发展,但不同于人类的成长方式。”金成元说。
这件作品被描述为一个“神谕般的形象”,这是于盖赫探索人类与非人类(即动物或机器)关系的多种方式之一。展览突出了“阈限”这一概念。尽管字面上定义为过程的中间状态,于盖赫将其范围扩展到指代未知实体在过渡状态中的出现。《埃斯特拉里乌姆》(2024)[李莱姆美术馆] 皮埃尔·于盖赫;于盖赫在李莱姆美术馆的个展“阈限”中的装置视图[李莱姆美术馆]
展览展示了12件装置,包括三件新共同委托的作品。去年,该展览曾在威尼斯普拉达收藏的丹多纳艺术博物馆展出。于盖赫长期以来在其作品中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作为工具,以创造基于现实但引发新认知的虚构世界。“最终,艺术家希望想象一种偏离常规人类概念、我们所创造的世界以及我们思想的现实。”金成元说。
由于健康问题,于盖赫缺席了新闻发布会。“艺术家希望,如果我们通过新的视角观察,就能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现实。”《习语》(2024)[李莱姆美术馆] 皮埃尔·于盖赫
参观者还将遇到表演作品《习语》(2024-),其中一人戴着金色无脸面具在展览中走动。面具由传感器、扬声器和LED灯组成,发出机器人般无法理解的声音。人数会随时间增加并形成自己的共通语言。据金成元所述,此类作品可以解读为于盖赫试图模糊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界限,因此积极使用面具。有时,它们通过动物展示超出人类控制的情况,这是于盖赫实践中的一个常见主题。在《动物园戏剧4》(2011)中,玻璃水族箱内的寄居蟹栖息在一个描绘熟睡头部的面具中,该面具在整个展览期间会持续改变位置。在其他情况下,作品质疑成为人类的真实含义。在日本福岛附近一家废弃的餐厅里,一只猴子作为唯一的幸存者,戴上女性假发和面具,在19分钟的视频作品《人类面具》(2014)中反复模仿前员工的工作职责。
“在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里,我们窥探一个戴上面具并表现得像人类的存在,”金成元说,“促使观众思考人类存在的本质。”
《阈限》将持续至7月6日。李莱姆美术馆除周一外,每日开放,时间为上午10点至下午6点。普通门票价格为20,000韩元(约13.90美元)。同一天,李莱姆美术馆还启动了一个关于现代和当代艺术收藏的展览,庆祝三星文化财团成立60周年。展览展示了44件艺术品,其中27件首次公开展出。这些作品未基于共同主题,包括奥古斯特·罗丹、索尔·勒维特和金钟勇的雕塑,以及张友仁、马克·罗斯科和李禹焕的绘画。预计展期约为一年。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