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明锤子的人
快速阅读: 《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消息,2000年代初,施罗德将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的脉冲功率技术应用于合成纳米粒子,最初为军事目的设计,后发现其在医疗上的应用潜力。通过调整脉冲长度,可改变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施罗德用银纳米粒子药膏治愈了他的德国牧羊犬海蒂,药膏后来获得FDA批准。他还研发了能在低温下烧结纳米粒子的墨水,用于低成本电路制造。
2000年代初期,当施罗德在当时名为纳米技术公司的企业工作时,他将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的脉冲功率概念应用于合成纳米粒子。脉冲功率涉及极其短暂且强烈的电流爆发,施罗德解释说:“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难以置信的巨大能量’。”
例如,闪光灯可能需要五秒钟才能充满电,从AA电池中仅抽取五瓦的能量。但当它在不到千分之一秒内释放储存的能量时,其输出功率可达20,000瓦。该公司在众多项目中开发了一种电热枪,最初是为军事目的设计的,据施罗德说,这种枪“有非常强烈的电弧放电——火花,但电流高达10万安培”。他形容他们生产的50兆瓦原型机“有点吓人”,并称之为“从未离开过实验室的失败装置”。
但公司之前的员工发现,如果在移除枪管中的弹丸后扣动扳机,脉冲电弧放电的高温会侵蚀银制电极,产生等离子体从设备中喷射出来。当这些等离子体迅速冷却时,被侵蚀或剥离的电极与气体反应形成纳米粒子。使用惰性气体如氦气会产生银纳米粒子。使用反应性气体则会形成化合物纳米粒子,如氧化银。
放弃了电热枪项目后,施罗德和他的同事们利用他在脉冲功率方面的专长,将其应用于银或铝等材料制成的棒材上以生成这些材料的纳米粒子。然后他们发现,通过调整脉冲的长度,从一毫秒到两毫秒以上,可以改变平均粒径以适应更广泛的应用需求。施罗德现在说,这一发现“真的很令人兴奋”,但由于当时对纳米粒子的商业需求不足,实现商业化变得困难。公司濒临破产。
大约在这个时候,2001年,施罗德继承了一只生病的12岁德国牧羊犬海蒂。“她的膝盖和肘部有直径和深度均为半英寸的脓肿伤口,”施罗德回忆道,“感染严重到她无法站起来。”他开始用一种用于狗和马的药膏治疗海蒂,但几周后她没有好转。“我想,该死的,我不想让她安乐死,”施罗德记得。但他想到了公司开发的银纳米粒子。“我听说有些东西可能具有抗菌作用,”他说。于是他将纳米粒子混入药膏中,并涂抹在海蒂的伤口上。两周内,伤口愈合,海蒂能够站立并开始奔跑。如今,这种含纳米粒子的药膏已获得FDA批准,医院用它来治疗烧伤患者。“我们亲切地称她为纳米狗海蒂,”施罗德说。
如今,施罗德最著名的是他的第二项纳米粒子发明,这是在他对印刷电子学着迷时构思出来的。“我想,如果能取一个喷墨打印机墨盒,破解它,加入金属纳米粒子制成分散液,做成墨水,岂不是很酷?”他说,“你可以在纸上打印电线,制作世界上最便宜的电路。”
施罗德认为一切都有改进的空间,这激励了他所有的研究工作。问题在于,更便宜的基板,包括纸张和塑料,在将纳米粒子烧结成线所需的高温下会自燃。(熔化银需要962°C的温度,但纸张在233°C即燃烧,也就是小说中著名的华氏451度。)同样棘手的是,进行烧结的烤箱通常非常大且慢,而且需要大量能量。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