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KF-21 Boramae 双座战斗机在最近一次试飞后离部署更近一步
快速阅读: 据《全球防务动态》称,KF-21波拉梅是韩国KF-X战斗机项目的一部分,旨在研发第四代半超音速战斗机。该机已完成首飞,并计划于2026年前部署。韩国空军计划引进120架,其中单座为主,少量双座。KF-21波拉梅具备低可探测性设计和多种武器系统,将逐步替代KF-16U和F-15K。该机在多次试飞中表现良好,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
KF-21波拉梅是韩国战斗机实验(KF-X)中型战斗机项目的一部分,正在开发的第四代半超音速战斗机。该项目旨在使韩国能够自主研发战斗机并替换如F-4幻影II和KF-5鹰等老旧平台。该项目涉及韩国航空宇宙产业株式会社(KAI)和国防发展局,超过225家国内企业、10家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以及15所大学参与其中。国际贡献者包括印度尼西亚航空航天(前PTDI)、欧洲台风战斗机有限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及GE、泰克斯托尔、马丁·贝克、科布汉姆、赫鲁斯-迪特克和莱昂纳多等零部件供应商。KF-21于2022年7月19日完成首飞。它在2023年5月15日获得了初步作战适航性评估,并于2024年6月25日获得首批量产合同。截至2024年11月28日,该飞机已完成1000次安全飞行架次。该项目包括约1000次试飞,预计将在2026年前进行前线部署。
韩国空军计划首批引进120架,其中从2024年至2028年将生产40架Block 1型号,从2029年至2032年将生产80架Block 2型号。大多数为单座机型,少数为双座机型用于飞行训练。在试飞期间,李将军和测试飞行员吴洪均评估了飞机的操控性能和航电系统。飞行包括以超过100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南部沿海地区进行机动飞行。测试还包括与KF-16编队飞行,展示了KF-21与现役韩国空军飞机的协同作战能力。由国防发展局研发并由韩华系统制造的国产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也进行了测试。
KF-21波拉梅设计具有低可探测形状,包括平滑天线、S形进气道、平坦机身和半埋武器舱。飞机使用雷达吸波材料(RAM)在机头、机翼和尾部,并在管道和襟翼上使用雷达吸波结构(RAS)。频率选择表面技术应用于雷达罩。飞机装备了一门M61A2 20毫米火神炮,并支持各种武器系统,包括AIM-9X、AIM-120、SDB、CBU-105 WCMD、JDAM、LJDAM、LGB、AGM-65、AGM-84、KEPD 350“陶”式导弹、IRIS-T、MBDA流星导弹和国产天龙导弹。KF-21波拉梅旨在替代较旧的战斗机,包括到2039年替换KF-16U和到2049年替换F-15K。这款战斗机配备了先进的航电系统,通过三重数字线传飞控、前缘扩展(LEX)和可变弯度机翼增强了机动性。它还集成了自动地形跟随、路径导航、自动复飞和地面防撞系统,这些系统由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开发。
项目的本土生产比例最初为65%,计划通过本地化措施提高至超过80%。韩华表示飞机发动机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了40%,而政府计算显示为20%。KF-21也在开发出口型号,印度尼西亚预计在Block 1生产中将接收50架。出口型号KF-21SA旨在满足国际市场需求。KF-21的其他衍生型号包括KF-21EA电子战机和KF-21N舰载机。这些发展可能扩大飞机的作战角色和市场吸引力。双座型的试飞有助于验证KF-21的性能和安全性,符合2026年前实现作战部署的目标。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