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力量通过成功测试民兵 III 洲际弹道导弹表明其准备情况
快速阅读: 据《全球防务动态》称,范登堡太空军基地自1941年起在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核计划中扮演关键角色。该基地已进行了超过300次民兵III导弹测试,以评估其性能和竞争力。民兵III是一种可携带单个高当量弹头的固体燃料三级ICBM,最大作战范围达14,000公里。空军正逐步将其替换为LGM-35A哨兵导弹,预计2029年具备初步能力,2030年代中期实现全面能力。
范登堡太空军基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县,自1941年作为库克营建立以来,在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和核计划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二战期间原先主要是步兵和装甲师的训练场地,该基地在1950年代转型为重要的导弹测试和发射设施。凭借其理想的沿海位置,允许向西越过太平洋发射导弹,范登堡成为测试和发射ICBM的主要地点,包括PGM-17雷神、SM-65阿特拉斯、HGM-25A泰坦I、LGM-25C泰坦II和LGM-30民兵导弹。官员们将民兵III描述为美国核三位一体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国家安全战略至关重要。空军代理部长加里·阿什沃思表示,此次测试反映了美国核力量的作战准备状态,而AFGSC司令托马斯·布西耶将军则强调了该导弹的可靠性。第377战术评估大队指挥官达斯汀·哈蒙上校强调了数据收集对于维持民兵III和规划哨兵ICBM的重要性。作为既定测试项目的一部分,已经进行了超过300次类似的测试,以评估系统性能、收集数据并分析导弹系统的竞争力。这些常规测试支持评估民兵III作为21世纪威胁背景下的稳定威慑手段,因为民兵III是目前美国军械库中唯一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代表了核三位一体中的陆地部分,与三叉戟II潜射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并列。包括国防部、能源部和美国战略司令部在内的ICBM相关单位使用试射数据进行持续的部队发展评估。LGM-30民兵系列自1962年引入以来一直是美国战略防御的核心。民兵III于1970年服役,将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MIRVs)引入美国ICBM武器库。最初,该导弹可以携带多达三个W62 Mk-12弹头,每个弹头的当量为17万吨TNT,但现在由于军备削减协议,它只配备单个W78(335千吨)或W87(300千吨)弹头。民兵III是一种固体燃料三级ICBM,质量为36,030公斤,长度为18.3米。它具有14,000公里的最大作战范围和1,120公里的飞行高度。导弹在其末段飞行阶段可以达到高达23马赫(28,200公里/小时)的速度。导弹的陀螺惯性导航系统(NS-50)提供约200米的目标精度。现代化计划涉及从民兵III过渡到LGM-35A哨兵导弹,预计2029年具备初步能力,到2030年代中期实现全面能力。更换过程包括退役旧式设备如运输起竖器(TE)系统,并过渡到旨在提高作战准备和减少维护需求的现代系统。第91导弹联队是最后一批使用旧式TE系统的单位之一,作为现代化策略的一部分。空军旨在保持民兵III作为有效威慑,直到2030年代中期哨兵系统具备全面作战能力。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