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某些 AI Power Flow 模型比其他模型更快
快速阅读: 据《黑客 Noon》称,本文评估了DPFL方法与PPFL方法在计算效率方面的表现,发现PPFL方法因无需训练过程而更具优势。DPFL方法中,递归方法如PLS_REC和LS_REC表现出色,高效且快速。相比之下,基于聚类的方法虽准确度高但耗时较长。综合考虑,LS_COD、DLPF_C、PLS_NIP和PLS_REC等方法在高精度、高效性和实用性之间取得平衡。
贾墨烁,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系,物理大街3号,邮编8092,苏黎世,瑞士;
Gabriela Hug,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系,物理大街3号,邮编8092,苏黎世,瑞士;
张宁,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双清路30号,邮编100084,北京,中国;
王兆健,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东川路800号,邮编200240,上海,中国;
王毅,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薄扶林道,香港,中国;
康重庆,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双清路30号,邮编100084,北京,中国。
**摘要**
**引言**
**评估方法**
**现有实验回顾**
**普适性和适用性评估**
**预测器和响应的普适性**
**多重共线性的适用性评估**
**零预测器的适用性**
**常数预测器的适用性**
**归一化的适用性**
**数值评估**
**实验设置**
**评估概述**
**故障评估**
**准确性评估**
**效率评估**
**开放问题**
**结论**
**附录A**
**参考文献**
**效率评估**
本节评估了DPFL方法与PPFL方法的计算效率,包括一般回顾及特定DPFL方法组别的个别审查。
**DPFL性能与PPFL性能对比**
如图8所示,PPFL方法的计算效率明显优于DPFL方法。这一优势主要源于PPFL方法不需要经过训练过程。
**DPFL性能:总体视角**
大多数DPFL方法的计算成本随着系统规模增加呈超线性增长。大部分计算工作集中在模型拟合,尤其是那些需要调整超参数的DPFL方法。例如,基于聚类的方法需要通过交叉验证来调整聚类数量,而与岭回归相关的方法则需要交叉验证来调整正则化因子。这个过程非常计算密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DPFL方法都存在过度计算负担。特别是递归DPFL方法,展示了更令人期待的速度,这将在后续讨论中进一步解释。
**DPFL性能:个体视角**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特定方法组别的性能。高负荷方法是指在大规模测试用例中导致越界失败的方法。例如,LS_HBLD、LS_HBLE、LS_WEI、SVR、SVR_CCP、SVR_RR、DRC_XYD、DRC_XYM、DRC_XM、LCP_BOX、LCP_BOXN、LCP_COU、LCP_COUN、LCP_JGD 和 LCP_JGDN。即使是无约束二次规划,例如LCP_JGDN,计算需求也可能迅速超出内存限制。如果优化模型具有更复杂的约束条件,如分布鲁棒或机会约束,计算需求可能会更高。另一方面,LS_LIFX和LS_LIFXi在大规模测试中失败,因为它们通过维度提升显著增加了数据集大小,超过了MATLAB的最大数组大小限制。此外,SVR_POL和LS_GEN这两种高负荷方法,在系统规模达到1354个节点时经历了显著的减速,这是由于它们分别采用了三次多项式核拟合和迭代训练的专门设计。
**基于聚类的方法**
基于聚类的方法如RR_KPC和PSL_CLS通常在准确性方面优于其他DPFL方法,但耗时更多。例如,处理1354节点-S案例需要这些方法超过1000秒。这是因为RR_KPC的K平面聚类和PSL_CLS的K均值聚类都需要迭代搜索更好的聚类数量。此外,这些方法需要通过交叉验证调整超参数,增加了更多的迭代计算层。例如,RR_KPC需要调整聚类数量和正则化参数。
**递归方法**
PLS_REC和LS_REC方法因其递归特性而与众不同。相反,PLS_REC和LS_REC通过数百至数千次更新逐步优化模型。例如,在1343节点-S案例中,PLS_REC首先使用训练数据集的40%,即旧数据集中的1200个数据样本,通过普通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初始线性模型。随后,PLS_REC通过每次新数据点到达时纳入该点,以在线方式更新线性模型。最终,PLS_REC进行了1800次更新以得到最终模型,相当于整个训练集包含3000个数据点。需要注意的是,整个递归过程非常高效,总计50.85秒或每个数据点更新约0.028秒。考虑到测量间隔为每半秒一个点,五分钟产生600个数据点,这些数据可以在大约16.8秒内通过PLS_REC递归整合。这种效率很好地符合五分钟实时调度场景的要求。
**全面方法**
平衡高精度、高效性和实用性的方法包括LS_COD、DLPF_C、PLS_NIP和PLS_REC。尽管基于变换的RR_VCS方法在精度和计算时间方面有优势,但其模型在优化和其他类似应用中难以应用。
本文可在arxiv网站上以CC BY-NC-ND 4.0国际许可协议获得。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