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人形机械人「天功」完成 134 步户外楼梯挑战
快速阅读: 据《人民日报》称,中国“天工”人形机器人于2月17日成功攀登北京海子墙公园134级户外楼梯,展示了在复杂户外环境中的高移动能力。该机器人由国家和地方共建的具身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具备高速奔跑、雪地冲刺和稳定性的特点。中国正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之一,预计到205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六万亿元人民币,总数达五千九百万台。
首页 >>中国造人形机器人“天工”完成134级户外楼梯挑战
记者 张一一(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2025年2月18日 10:17
中国“天工”人形机器人于2025年2月17日成功完成了134级户外楼梯的攀登,抵达北京海子墙公园的顶端。(照片/国家和地方共建的具身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提供)
中国“天工”人形机器人于2月17日成功完成了134级户外楼梯的攀登,抵达北京海子墙公园的顶端。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首次在复杂的户外环境中展现出如此高的移动能力。该机器人由国家和地方共建的具身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具备基于视觉的行走功能,使其能够在楼梯上和35厘米高度差之间行走,不出现任何失误或跌倒。
据该创新中心周一发给《环球时报》的声明所述,它能够以最高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奔跑,在雪地上冲刺,并在强冲击下保持稳定,展现了更高的韧性。“公园的楼梯非常复杂,高度不一,有些还损坏或松动,即使是人类攀爬者也会面临重大挑战,但‘天工’成功通过了这一测试。”创新中心的一位代表告诉《环球时报》。
与早期依赖预先扫描的三维模型和固定步长来爬楼梯的人形机器人相比,“天工”将感知能力集成到其运动算法中,实现了平稳且无碰撞地通过多层楼梯,声明称。提高在复杂地形中的移动能力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任务的关键,为它们在未来在山区、雪地和灾害救援等极端环境中的大规模部署铺平了道路。
未来,这项技术将被整合到国家创新中心开发的开源生态系统中,为更广泛的应用铺平道路。近年来,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重要影响,工业观察人士表示。在2023年蛇年春晚期间,16名人形机器人舞者与人类舞者一起表演了一场秧歌民间舞蹈,吸引了海外社交媒体用户的关注。这场融合文化遗产与尖端科技的表演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方法。
2月10日,一款国产四足机器人在湖南省长沙市的一支消防和救援队中投入使用。“这款机器人能在零下20至55摄氏度的环境下无障碍运行,”其开发者告诉《环球时报》。在春节期间,一款登山辅助机器人外骨骼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景区进行了试运行,为登山者提供了登顶标志性山峰的新方式。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之一。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增长导致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得到部署,包括仓储物流、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安全检查和医疗康复等。摩根士丹利最近表示,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占约63%。
市场预测表明,到2050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六万亿元人民币(八千二百七十一亿三千万美元),总数量达到五千九百万台,这是21世纪经济报道引用的数据。根据工信部2023年发布的一项指导意见,到2025年,将建立一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技术,确保核心部件的稳定供应。机器人将符合国际标准,进入大规模生产,并应用于专业制造及公共服务领域。到2027年,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支持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安全可靠的产业链。
“中国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参与者,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我们正在追赶发达国家,并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凭借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中国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质量,”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告诉《环球时报》。
刘刚指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优势包括强劲的市场需求、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以及充满活力的企业生态系统。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其竞争力将持续提升,这得益于供应链的不断优化和产业集群的增长。
(网络编辑:田一,梁俊)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