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笔记员正在改变会议,但并非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快速阅读: 据《技术点》最新报道,在职场中,AI记事工具因其高效性和便利性受到关注,但也引发了礼仪、隐私及工作沟通本质的讨论。这些工具虽能转录会议,但仍存在准确性、非语言线索解读及数据隐私等问题。引入AI记事工具可能影响人际互动和创意激发,需谨慎对待其使用。
在不断演变的工作场所科技领域中,一个新的参与者加入了: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记事工具。微软和谷歌等科技巨头以及众多初创公司纷纷推出这些数字助手,它们可以监听会议、转录对话并总结关键点——这让很多人感到不满。虽然这些工具被宣传为提高效率的一大进步,但也引发了关于礼仪、隐私以及工作场所沟通本质的讨论。同时,也有合理的担忧。
旧金山马拉松管理合伙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戈库尔·拉贾拉曼告诉彭博社,现在他80%的会议都有AI记事工具参与,有时甚至是多个机器人同时进行转录和总结。“对于那些没有参加过会议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了解发生了什么,”他说,“即使对于那些参加会议的人,这也节省了他们做笔记的时间。”但拉贾拉曼担心潜在的AI幻觉问题——即AI可能会生成不准确的引语或推断出实际所说内容之外的信息。此外,他还指出了一个关键考虑因素:“这不仅仅是记笔记,它还会录制你的声音。”
这一观察触及了AI记事工具引发的伦理困境的核心。这项技术模糊了记事与录音之间的界限,引发了关于同意和数据隐私的问题。AI公司Hugging Face的首席伦理科学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强调了这一点:“一些关于录音的礼仪规范仍然适用。”她建议,任何使用AI记事工具的人都应告知其他参会者,并允许他们选择退出。米切尔还指出了这项技术更广泛的含义:“当我们试图将更多的自动化引入传统上由人类完成的任务时,我们将控制权、权力和隐私让渡给了AI系统及其所有者公司。”她解释说。
此外,她还指出了AI记事工具的一个关键局限性是它们无法解读非语言线索,如讽刺或笑话。与人类记事员不同,这些AI系统缺乏对人类互动的细微理解,这可能导致一系列误解和误读。此外,大多数AI记事工具主要依赖音频输入,这意味着它们无法检测到面部表情、手势或体态等视觉线索。它们还难以应对口音、俚语和其他人类容易理解的语音细节。然而,随着先进系统开始提供基于语音模式和词汇选择的情感分析功能,这一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
AI记事仍然是一项足够新的技术,尚未在商业环境中广泛接受。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麦考姆斯商学院管理学助理教授安德鲁·布罗德斯基指出,将AI记事工具引入会议可能被同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更好的专注和记录工具,而其他人则可能将其视为懒惰或无法记住重要信息的表现。
对于开发这些AI工具的公司来说,除了市场份额和收入外,还有许多好处。他们利用了我们迅速采用并依赖新技术的倾向。此外,这些工具为AI系统提供了宝贵的训练数据,但由于法律挑战和内容限制,这种数据正变得越来越稀缺。最后,存在一种风险,即AI记事工具可能会削弱会议中的人际元素——那些常常激发创意和建立关系的小谈话和自发互动。此外,如果员工过于担心自己的话会被AI记录和分析,这可能会抑制开放交流和想法的产生——这是记事本应促进的内容。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