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政策产生非常糟糕的结果
快速阅读: 据《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最新报道,文章指出,美联储的行为类似于电影《非常糟糕的事情》,带来了无能和灾难性的后果。经济学本质上是关于交换的研究,但政府干预导致了糟糕的经济政策。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早就预测到经济危机,而主流经济学家却未能预见。文章强调,市场本身具有自我调节机制,政府干预往往适得其反。1913年后,美国经历了多次政策失误,包括从自由市场转向政治操控的货币制度,导致当前经济困境。
将1998年彼得·伯格的黑色喜剧《非常糟糕的事情》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活动相提并论可能并不公平,但中央银行确实有类似的特征:无能和灾难性的后果。考虑到自1913年成立以来美联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许没有其他事件能与之相比。显然,这并不是什么好笑的事。人们可能会觉得货币经济学是一种超乎常人理解的神秘艺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聘请聪明的人来做有根据的猜测。然而,这种神秘性其实是人为创造的。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经济学可以被看作是交换的研究。这是罗伯特·墨菲在他的《年轻经济学家的课程》一书中所定义的。这本书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既系统化又不枯燥。事实上,它非常引人入胜。那些在2008年危机中措手不及的经济学家深陷于图表、综合数据和他们至今仍坚信的错误理论之中。他们告诉我们没有人预见到了这次危机,因此如果大家都看不见,那么就没人是瞎子。他们坚持认为,经济崩溃只是不幸地提醒我们经济学是一门困难的学科。最好还是让美联储的高智商专家们来处理这些问题。问题是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如墨菲,早在火车离站时就看到了它的到来。每辆从干预主义车站出发的列车的命运都写在了米塞斯、哈耶克、罗斯巴德、保罗等人的著作中的经济规律中。自1913年以来发生的一切对于奥地利学派来说就像一部糟糕的小说一样缺乏悬念。美联储在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前是否进行了膨胀?是的,疯狂地进行了。也许是在保罗·克鲁格曼的建议下,艾伦·格林斯潘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来替代互联网泡沫。它是否在应对经济衰退时进行了膨胀?伯南克扩大了基础货币供应。呼吁实施QE3的人就是这样。还有无数紧张的其他人围绕着恐慌按钮准备加入他们。墨菲的书——虽然面向聪明的初中生——提供了理解干预主义群体难以理解的观点的工具,即:不受阻碍的市场具有内在的调节机制,确保列车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正如我们在墨菲书中第一课所读到的:世界的决策者及受影响的人都能从记住这段话中获益良多。实际上,我们已经用糟糕的经济原则代替了正确的原则——用现代术语包装的古老谬误——我们现在困惑于为何经济前景如此令人担忧。“交换”的概念不仅限于个人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易。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都有可能面临将现状改变为其他状态的可能性。这种交换可以由一个人单独完成,例如鲁滨逊·克鲁索在荒岛上的情况,他必须独自建立一个经济体,或者这种变化可以通过人们共同行动实现……就像最近的美国选民所做的那样。教育与国家灌输的交换19世纪初,教育改革者开始“交换”杰斐逊式的自愿家长教育体系,转向采用普鲁士专制体系启发的更集体化的方法。杰斐逊是公立学校教育穷人的坚定支持者,但他同样坚决反对教育强制。然而,到19世纪末,几乎每个州都建立了强制性的公立学校,在这些学校里,“服从”、“平等”和“一致性”的“美德”被灌输,有时甚至是以暴力的方式,而独立思考则被抑制或惩罚。鉴于教育体系,我们是否应该惊讶政府对经济和私人生活的干预几乎没有遇到多少抵抗?1913年,我们用高关税换取了所得税,1921年又恢复了高关税。1917年,我们用和平换来了战争,然后在一代人后再次用和平换来了战争。此后,和平变成了永久战争。1933年,我们用经济自由换取了一种经济法西斯主义的形式。尽管它仍然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但这有助于当权的法西斯分子在搞砸事情时迷惑人们。2001年后,我们用自由换取了安全,结果两者都失去了。但最大的灾难是市场货币向政治货币的转变,始于1933年并在1971年完成。如今每一个美国人和美元持有者都处于官僚而非市场的控制之下。在经济学中,所有自愿的交换都是双赢的协议。交易双方都认为自己正在改善自身状况,否则他们不会同意进行交易。然而,当政客们为了我们的利益进行交换时,我们几乎总是处于不利地位。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