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服务将公共交通乘客与现场 ASL 口译员联系起来
快速阅读: 据《CNET 公司》称,从本周一开始,大都会运输署将通过扫描二维码,使聋人和听力受损的纽约市民及游客能更方便地与交通工作人员沟通。二维码将引导他们至“康沃”平台,连接手语翻译,试点项目将在十二个地点启动,对公共交通用户免费。
从本周一开始,大都会运输署将通过扫描二维码使聋人和听力受损的纽约市民及游客更方便地与交通工作人员沟通。该二维码将引导他们进入一个名为“康沃”的平台,该平台将连接他们与一名手语翻译,以便他们更容易地与运输署员工互动并解答任何问题。试点项目将在十几个地点(见下文)启动,并对公共交通用户免费。二维码将张贴在窗户或亭子上的绿色标志上,并将引导用户联系实时美国手语(ASL)翻译,从而让可能不懂ASL的运输署员工更容易与更多乘客交流。该项目通过“运输科技实验室”启动,这是由运输署和“纽约市伙伴基金会”共同创建的倡议,旨在使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高效。运输署首席无障碍官员奎梅尔·阿拉约表示,由于居民和游客众多,纽约是这个试点项目的理想地点。“北美没有其他交通系统能像我们一样拥有这么大的客流量,每天我们的火车、公共汽车和铁路服务超过六百万人次。”阿拉约说。“我们的客户群体需求多样,这使得这个案例研究如此重要且具有影响力。”
根据当天的问题,运输人员可以在亭内、售票机旁或站台上找到。理想情况下,聋人和听力受损的乘客可以找到一名工作人员并通过康沃翻译员与他们沟通。康沃是少数几家利用移动技术提升数字无障碍服务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大型科技公司也一直在努力扩大其服务范围以涵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并越来越多地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谷歌推出了更具表现力的字幕以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语气,苹果改进了Siri以更好地识别非典型语音,亚马逊则为Alexa增加了文本转语音和字幕功能。这些都是为了让平台和服务能够惠及更多人,并为每个人提供更可定制和更有帮助的服务。
康沃是什么?康沃成立于近十五年前,最初是一个视频中继服务——一种让聋人或听力受损的人使用视频进行通信的电话服务。该公司随后扩展到通过康沃诺应用(可在iOS和安卓上获取)和网站提供按需手语翻译服务,这样用户可以更有效地与不懂手语的人交流。该服务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可用。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有超过十五亿人存在听力损失。此外,据《国家地理》报道,超过七千万聋人或听力受损的人使用手语进行交流。康沃联合创始人韦恩·贝茨表示,该服务消除了个人寻找翻译人员并协调其可用性的麻烦。相反,用户可以随时呼叫超过五百名可用翻译人员中的任何一位,无论是商店里的五分钟交流还是工作中的一个小时会议。“这真的让我们革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翻译人员和工具。”贝茨说。
康沃诺用户保罗·马库埃四个月前首次下载了这款应用,以帮助缓解他是办公室唯一聋人的挑战。他说它在各种情况下都很有用,“无论是与服务员、酒店前台接待员还是汽车销售员交流。它允许聋人和听力受损的人像其他人一样轻松地与他人互动。”另一位要求以CT身份保密的用户指出,按需翻译服务特别有利于诊所就诊。“现在我们去预约时,无需提前两周申请翻译人员。”CT说。“我们不必提前一两天打电话确认办公室是否忘记通知我们翻译人员取消了。我们到达后,连接到办公室Wi-Fi并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几秒钟内联系到(熟练的)翻译人员。”
将康沃带到公共交通康沃诺每月为个人用户提供二十分钟的免费通话时间,之后将采用按需付费模式(企业也可以为其员工支付费用)。然而,康沃与运输署的合作则是其康沃访问服务的一部分,运输署支付固定的年费——这意味着用户不需要担心购买火车票时联系手语翻译会被收费。在启动这个试点项目之前,运输署和康沃在时代广场和第34街宾州车站进行了概念验证,并征求了顾问委员会、倡导组织和纽约市长残疾人办公室的意见,所有这些都验证了该计划的目标。阿拉约表示,运输客户对该服务反应积极。“我们必须核实并验证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否是人们想要看到的。”他说。
试点项目从2月10日持续到2025年11月。之后,运输署将评估用户反馈并决定如何推进该计划。运输客户可以在以下地点使用康沃的服务:
– 纽约市交通运输客服中心:161街-洋基体育场、大西洋大道-巴克莱中心、时代广场-第42街、杰克逊高地-罗素维尔大道、圣乔治长岛铁路:大西洋终端、巴巴拉麦迪逊中央车站、牙买加宾州车站、龙卷风地铁、北铁路:中央车站、北铁路:怀特普莱恩斯
– 其他地点:移动销售运营(巴士和面包车)、三石街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