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完成其空军第三台 MQ-4C Triton 无人机系统的测试
快速阅读: 据《全球防务动态》最新报道,第三架“海神”无人机预计2025年转移至马里兰州的帕图森河海军航空站,与第二架飞机共同进行校准测试。该无人机将分配给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九中队,主要在南澳大利亚和北领地两地执行任务。尽管初始作战能力延期至2024年7月,全面作战能力推迟至2031年中期,但“海神”仍是增强澳大利亚海上监视能力的关键资产。该无人机由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开发,旨在扩大澳大利亚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
第三架“海神”(特里同)预计将在2025年转移至马里兰州的帕图森河海军航空站,在那里它将与第二架飞机一同进行校准测试。一旦完全投入使用,该飞机将被分配给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九中队,其行动将在两个基地进行:南澳大利亚的爱德华兹皇家空军基地和北领地的廷达尔皇家空军基地。这些地点对于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执行监视任务至关重要。澳大利亚在2024年8月接收了第一架MQ-4C“海神”无人机,并计划在2025年再接收两架。这架飞机是全球鹰无人机(全球鹰无人机系统)的海上版本,旨在补充P-8A波塞冬海上巡逻机的操作。其主要操作重点将是澳大利亚西北海岸,这是国家战略要地。
尽管澳大利亚国防部原计划MQ-4C“海神”在2024年7月实现初始作战能力(初始作战能力),但由于延误,全面作战能力(全面作战能力)的时间表已推迟到2031年中期。这一调整体现在国防部2020-2021年主要项目报告中,反映了“海神”的生产计划修订。尽管有这些延误,“海神”仍被视为增强澳大利亚海上监视能力的关键资产。
MQ-4C“海神”是由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开发的一种侦察和海上巡逻无人机。这个无人系统设计用于在广阔的海上区域执行监视任务,特别关注检测和分析海上威胁。“海神”是全球鹰无人机的高级版本,但专门适应海军操作。MQ-4C“海神”原型机于2013年5月22日首次飞行,标志着一系列测试的开始,以完善其功能。无人机无需飞行员,但需要四名地面人员来监控其操作和控制其任务。“海神”由劳斯莱斯F137发动机提供动力,翼展为39.9米,长度为14.5米,高度为4.6米。空重为6,781公斤,最大速度可达575公里/小时,能连续飞行长达24小时,使其能够覆盖广阔的海上区域。
MQ-4C“海神”的研发和生产总投资估计为132.4亿美元,首批单位的单价为1.379亿美元,研发版成本更高。计划总共建造68架,外加两架原型机,使世界各地的许多海军部队受益于其扩展的监视和侦察能力。澳大利亚最初订购了四架MQ-4C“海神”无人机,后来决定增加两架,进一步提升其情报、监视和侦察(ISR)能力。凭借其先进的传感器和延长的续航能力,“海神”预计将发挥关键作用,保障澳大利亚的海上边界安全,并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区域安全作出贡献。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