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 AI 生成内容开始严格执法,针对社交媒体影响者
快速阅读: 据《薄荷》称,中国出台新规,强制标注AI生成内容,以应对错误信息和版权问题。服务提供方需保存记录至少半年,篡改标签将受罚。此举为“清朗”行动一部分,旨在净化互联网。全球多国亦加强AI监管,但实时应用监管具挑战性。
中国已引入严格规定,要求强制标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南华早报》报道称,这是中国政府应对日益增长的错误信息、欺诈和版权问题计划的一部分。用户现在必须标明内容是否由人工智能生成。同时,服务提供方必须保存此类内容记录至少六个月。篡改或删除人工智能标签的行为将被严格禁止,违规者将受到处罚。这些措施是中国加强对数字空间控制努力的一部分。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已将人工智能监管作为其2025年“清朗”行动的重点之一,该行动旨在净化互联网。该行动针对虚假信息传播、操控性内容及人工智能滥用等问题。还包括所谓的“网络水军”,即被付费影响公共舆论的社会媒体影响者。其他目标包括监控短视频平台、遏制虚假宣传的网红营销以及保护未成年用户的在线安全。
该报道补充道,随着本地人工智能模型如深度求索(DeepSeek)、阿里云的通义千问(Qwen)和蝴蝶效应的曼努斯(Manus)等的兴起,支持强制标注的支持正在增加。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采取类似的措施。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要求对人工智能内容进行标注。美国和英国正在制定侧重于透明度和合规性的立法。然而,专家警告称,实时应用如直播和语音通话的人工智能监管面临挑战。水印和元数据容易被修改或移除,他们提醒。各平台间检测方法不统一增加了执行难度。
印度尚无专门的人工智能法律,但已推出重要框架,如《2018年人工智能国家战略》、《2021年人工智能负责任原则》和《实施人工智能负责任原则》。旨在引导伦理、透明且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发展。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