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扩大本科生招生,优先推进“AI+”人才培养
快速阅读: 《人民日报》消息,清华大学计划在2025年扩招约150名本科生,并成立新学院,重点培养“AI+”跨学科人才。此举旨在推动AI技术在教育和科技创新中的应用,培养具备AI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北京邮电大学刘伟认为,此举有望激励其他高校加大对AI的投入。此外,清华已开设AI相关课程,中国教育部也启动了“101计划”,以促进AI人才培养。
首页>>首页
清华大学扩大本科招生 重点培养“AI+”人才
记者 李亚伟
2025年3月3日 11:30
作为中国顶尖大学之一的清华大学计划在2025年增加约一百五十名本科生招生名额,并将成立一所新的本科院校,专注于培养将人工智能(AI)与其他学科融合的跨学科人才,从而推进与AI相关的专业人才发展。新成立的学院预计将整合清华大学的优势学术资源,强调AI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中的驱动作用。扎根于AI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旨在推动AI赋能的教育模式,培养具备深厚AI素养、技术掌握能力和卓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清华大学扩大招生并设立培养“AI+”人才的学院是一项开创性和探索性的举措,可能激励其他国内高校加大对AI的关注和投入。如果成功,这一举措可以为全国其他高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经验。
清华大学在AI人才培养和AI赋能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据《澎湃新闻》报道称,今年二月,清华大学开设了一门关于大型语言模型(LLM)和生成式AI的课程,吸引了众多学生参加本学期的第一堂课。一位教师表示,该课程是清华大学提升AI能力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向学生灌输AI原理和方法论,系统地深化他们对基础AI知识的理解,并培养更多的“AI+”跨学科创新者。
“我的研究与LLM的应用密切相关,这门课程让我系统地掌握了AI原理及其主流技术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科学研究,”已经修读该课程的学生张一儒告诉《环球时报》。
2024年八月,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启动了AI领域的“101计划”,涉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十五所高校。该计划还确认了首批十五门基础AI核心课程、十门场景和系统应用导向的高级课程以及两门实践训练课程。这些参与学校通过多种项目为“AI+”人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据复旦大学官网介绍,该校已全面启动其AI课程体系建设,引入一百一十六门AI-BEST课程,涵盖从初级到高级的多层次学习内容。与此同时,据新华社报道,上海交通大学最近开发了一种多模态AI教学系统,定制了一门AI赋能解剖学课程,探索“AI+”医学教育的新路径。
国家层面的“101计划”等举措旨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建设符合当前需求的人才队伍。“在大学开设AI课程和发展‘AI+’人才也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我们所追求的是释放AI的潜力。”他说。
(网络编辑:田毅,钟文星)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