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收入还是保护主义:关税不能两者兼而有之
快速阅读: 《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消息,特朗普提议废除联邦所得税,改为以关税为主要收入来源,声称这能减轻美国人的负担。然而,标准经济学理论表明,税收负担取决于供需弹性,关税通常会部分由国内消费者承担。即使在理想情况下,关税也无法完全避免对本国消费者的影响。此外,高关税虽保护了国内生产商,但也减少了进口和相应的税收收入。
特朗普总统在其新任期的一项提议是废除联邦所得税,并用关税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他巧妙地提出,通过废除国内税务局并成立“对外税务局”来实现这一目标,声称这个新机构征收的关税将由外国人而非美国人承担。这听起来确实不错。特朗普曾宣称,“关税”是英语中最美妙的词,甚至比“爱”还要美妙。如果关税能够让人无成本地从外国人那里提取资金,那也许是真的。但关税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
标准微观经济学分析告诉我们,税收的经济“负担”(即谁真正支付了税收的一部分)不一定是由法定征税方承担。换句话说,尽管销售税是由卖方收取后交给税务机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卖方承担了全部税款。相反,税收负担取决于买方需求和卖方供给的相对弹性。如图所示,需求或供给弹性较低的一方将承担更大的税负。
所以当奥卡西奥-科尔特斯说最近威胁对哥伦比亚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征收关税将由美国人支付时,她是对的吗?如果她指的是税收将完全由美国人承担,那么不对;但如果她是指至少会有一些人承担,那么是对的。美国是哥伦比亚出口商的大市场——哥伦比亚咖啡生产商不太可能停止所有对美国的出口,试图将所有产品销往其他地方,并获得相同的收入。换句话说,哥伦比亚对美国出口的供应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而不是水平的。然而,除非供应曲线是垂直的(在这种情况下,哥伦比亚向美国供应的咖啡数量将完全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否则对哥伦比亚输美咖啡征收关税的部分负担将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只有当美国消费者对哥伦比亚咖啡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即完全有弹性),即任何价格上涨都会导致美国人完全不购买哥伦比亚咖啡的情况下,关税才会完全由哥伦比亚出口商承担。
重申一下:只有在两种(不太可能且几乎不可能)情况下,关税的负担才会完全落在外国人身上:外国出口商的供应曲线是垂直的(完全无弹性);美国消费者对某一国家出口品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即完全有弹性)。在国际贸易领域,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供应曲线相对有弹性。事实上,在国际贸易教科书中常见的模型分析了一个“小国”的关税影响,该国假设其公民的购买或不购买行为不足以影响世界市场,因此面临的是水平的世界供应曲线:
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国面临PFT水平的供应曲线是因为进口国的消费者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消费者竞争,如果他们不愿意支付至少PFT的价格,出口商可以找到愿意支付此价格的其他消费者。因此,如果进口国政府对该商品征收关税,国内消费者的税负将是全额的,因为出口商只有在至少收到PFT的情况下才愿意在该国销售。
你还会在典型的国际贸易教科书中找到一个模型,分析“大国”关税的影响,这意味着该市场的消费需求足够大,以至于出口商无法在其他地方找到同样多的买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并且如果供需曲线以特定方式绘制),在这个模型中,大国有可能从关税中“受益”,即关税造成的消费者福利损失和生产低效率的总美元价值被足够多的出口商税负所抵消。(然而,这种净“收益”将政府手中的纳税人资金视为与纳税人保留自己的钱一样有价值。)
但即使在这种乐观的情景下(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是否达到了这种“最优关税”),关税仍至少部分由国内消费者承担。没有免费的午餐。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正如罗伯特·墨菲在最近一期《人类行动播客》中指出的那样)是,关税保护国内生产商的目标与创收目标之间存在冲突。前者的目标是使进口商品足够昂贵,从而让国内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商的产品。关税越成功地达到这一目的,进口就越少,因此关税收入也越少。如果关税100%成功,没有任何进口被购买,那么就没有关税收入。加里·诺思同意特朗普的观点,“关税”听起来比“销售税”更好:但关税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它们是税收,最终由你承担。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