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延迟是否减缓了印度无人机革命?
快速阅读: 据《印度分析杂志》称,印度无人机行业期待变革,但在监管和审批方面仍面临挑战。斯凯拉克无人机公司CEO穆吉兰·瑟穆·拉马萨米表示,繁琐的审批流程影响创新和业务增长。尽管政府简化了部分流程,但仍需一个中央平台加快审批速度。政府已拨款67.685亿卢比用于纳莫无人机计划,但行业仍未成为预算重点。
印度的无人机行业正期待一场变革,这场变革有可能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和安全等领域的面貌。然而,监管障碍和缓慢的审批流程继续阻碍着这一行业的起飞和发展。在与AIM的一次深入交流中,斯凯拉克无人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穆吉兰·瑟穆·拉马萨米分享了这些延误如何影响创新和业务增长。无人机可以彻底革新基础设施监测、农业、执法和灾害响应。然而,他透露公司在班加罗尔某些地区仍未获准飞行无人机。根据民航部国务部长穆尔利德拉姆·莫霍尔在最近一次联邦院问答中的发言,截至去年九月,已有10,208架符合标准的商业无人机在印度管理无人机操作的数字天空平台上注册。民航总局(DGCA)已经为不同用途的无人机型号颁发了96个类型认证。其中,65种型号适用于农业应用,而31种则专注于物流和监控。这些数据凸显了无人机技术日益增长的应用,特别是在农业领域,无人机越来越多地用于作物喷洒、监测和产量评估。
监管障碍
尽管一系列旨在简化无人机运营的政策改革正在进行,但在获得许可和导航空域限制方面仍存在挑战,这导致了创新和应用速度放缓。“要在城市中飞行无人机,需要多个机构的批准——HAL机场、CISF、专员办公室等等,”拉马萨米说。尽管政府采取了措施,但获得无人机运营许可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行业面临的首要监管挑战是受限空域准入。根据《2021年无人机规则》,印度的空域被分为三类:红区、黄区和绿区。虽然86%的国家空域属于绿区,在这里无人机运营不需要特殊许可,但剩余区域受到严格监管。红区总计约9,969平方公里,任何运营前都需要从民航部和相关区域当局获得特别批准。黄区通常位于机场周围,在无人机运营开始前需要得到空中交通管制(ATC)的许可。这种分区系统虽然对安全至关重要,但在获得必要批准时造成了延误,尤其是在无人机服务如电子商务配送、医疗物资运输和基础设施监测可能带来变革的城市地区。最大的挑战是没有一个中央平台可以申请许可。“一切都还在用笔和纸,或者最多是纸质化的电子文件,”拉马萨米解释道。
IG无人机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波迪萨特瓦·桑哈普里亚告诉AIM,尽管政府在简化合规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更快的审批将加速行业发展。通过优先考虑可靠的无人机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印度可以在加强国家安全的同时提升国家在监控、基础设施监测和灾害响应方面的能力。印度无人机监管环境已显著改善,政府积极简化审批流程并推广本土技术。“尽管一些运营挑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敏感区域如国防区域和禁飞区的批准方面,但监管机制比以前更为顺畅,”桑哈普里亚补充道。他还表示,与前几年相比,监管延迟已减少,特别是对于制造100%国产无人机且无中国组件的企业。这与政府实现自给自足印度愿景一致,并推动印度到2030年成为全球无人机中心。
供需问题:真正的问题所在
监管延迟不仅影响无人机初创企业,也影响企业、政府项目和整个生态系统。拉马萨米指出,尽管印度已注重激励无人机制造业,但只有当需求被创造出来时,真正的增长才会显现。“除了补贴外,政府需要创造实际应用场景来推动采用,”他补充道。在此之前,应对复杂的监管环境仍然是印度无人机革命的最大障碍之一。尽管无人机及其组件生产关联激励(PLI)计划在最近的2025年联邦预算中未分配资金,但政府已优先考虑太空科技行业的整体资金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已拨款67.685亿卢比用于纳莫无人机计划作为其中央部门计划的一部分。尽管如此,该行业尚未成为预算中的重点。虽然中国的DJI在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完全集成的无人驾驶航空器(UAV)系统,印度尽管起步相似,但仍在面对各种障碍。
政府在做什么?
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减轻无人机运营商的监管压力。最近,2024年8月,政府修改了《无人机规则》以简化注册流程,取消了护照要求。“现在,政府出具的身份和地址证明,即选民身份证、粮食卡或驾驶执照,可用于注册和注销或转让无人机,”莫霍尔解释道。尽管有所改进,政策瓶颈仍是关注点。例如,基于无人机的配送服务有望改善偏远地区的医疗物资供应,但由于漫长的行政审批程序,面临运营延迟。同样,基础设施领域的无人机测绘和制图需要多个机构的批准,导致项目进展受阻。据莫霍尔称,政府声称正在努力解决这些挑战。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是要求所有认证无人机都必须具备防篡改机制,保护固件和硬件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这确保了在关键领域使用的无人机的安全性。然而,为了充分利用无人机技术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数字天空平台必须增强,以便在受限区域进行实时数字审批。此外,扩大金融激励并促进无人机在农业以外领域的应用将是解锁新机会的关键。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