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无人机技术突飞猛进,乌克兰面临新威胁
快速阅读: 俄罗斯加速发展无人机技术,包括光纤连接无人机、射程扩展至70-100公里、母舰系统及4G网络控制。AI驱动的V2U无人机能自主导航攻击目标,群集作战实验频繁,每周代码更新。
乌克兰已有惨痛教训:我们开发者首次试验的技术后来被俄罗斯人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规模推广。这包括光纤连接的无人机,乌克兰团队从2023年夏季开始测试,而类似的装备在六个月后才出现在俄罗斯的实战中。《国防快报》邀请专家谢尔盖·贝斯克列斯特诺夫概述敌方的发展方向。他早在2024年3月就公开指出了这些趋势,现在看来越来越真实。(另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了沙赫德矢量和网状网络的发展。)
首先,“机器视觉”——即自主目标获取和制导,长期以来被誉为突破性技术——如今几乎每架无人机都必须具备。这一领域已无技术新意;敌人将其集成到旋翼和固定翼无人机上。此外,对手在多个方面同时推进。首先是射程扩展。过去无人机的使用范围为20-30公里,新的目标是50公里,甚至有需求达到70-100公里。为此,他们需要不同的技术组合:中继节点和新型无线电调制解调器。无人机本身也会变大,以携带更大的电池,从而实现更长的续航时间。
第二个方向是母舰系统:旋翼或固定翼载具将小型无人机运送到更远的距离并中继信号。母舰还充当中继站。例如,50公里外的闪电号母舰可以释放一个FPV攻击机,后者再前进10-15公里打击目标。这类系统正在迅速发展。
第三个方向是通过商用移动网络控制。以前由于前线附近的高速LTE覆盖几乎为零,这样做并不实际。但随着后方4G网络的普及,一些系统现在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使用4G调制解调器进行控制。
接下来是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俄罗斯在过去一年中一直在积极测试V2U型系统。这代表了一类未来无人机,不需要远程指令或GPS,完全基于地形分析自主导航,能够独立搜索和打击目标。想象一下,沿着公路发射AI驱动的无人机去寻找并攻击军事车辆——AI可以训练识别此类目标。这些算法能比人类更有效地检测伪装良好的物体,并可编程攻击人员、装备、列车、工事等任何目标。
敌人已经训练其战斗AI约一年时间。从被击落的V2U车辆中我们看到代码更新几乎每周都在进行。还有群集作战实验。目前,敌人一次可以发射七到八架V2U单位,形成错开的“堆栈”,每架都有不同颜色的翼标。如果其中一架被击落,其他单位会执行反防空机动,因为算法识别到群集成员已被击落。尽管当前V2U无人机之间没有无线电数据交换,但它们仍能相互监测,评估威胁,分散和重组群集。
重要的是,敌人可以将这种战斗AI转移到其他平台,包括远程系统。例如,配备机载视觉导航和制导系统的沙赫德,即使不依赖卫星也能获得强大的能力。俄罗斯可能已经在用这些无人机分析敌方防空部署。他们安装廉价摄像头,足以检测导弹发射或移动火力组的曳光弹。目前这些图像由人工分析,用于重新规划其他沙赫德的飞行路线,但未来可能会实现自主化。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