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中国共富之路:智能养老与智慧农业引领变革
快速阅读: 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广泛应用于养老服务和农业生产,提高生活质量与生产效率,助力农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杭州,11月8日(新华社)——从养老院到农田,人工智能和其他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重塑中国的服务、生产和治理。
随着国家努力让技术惠及每一个人,这些创新正为中国追求包容性和共同繁荣注入新的动力。
在浙江省东部的古镇乌镇,当地一家养老院展示了这种转变。在乌镇智能养老中心,居民们在机器伴侣和智能药盒等设备的支持下生活。
与传统设施不同,这家智能养老院配备了一套能够实时分析老年人行为和生命体征的智能系统。该数据驱动系统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提供定制服务。
“这套系统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简化了养老服务流程,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预见了潜在的风险。”养老院院长钟月英说。
桐乡和济养老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秋红表示:“我们已经从单纯提供照护转变为通过改善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来帮助他们享受生活。”
这一数字化转型正惠及中国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预计到202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约22%,这一人口群体现在越来越多地受到智能技术的帮助。
在正在进行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一个分论坛上,浙江省副省长李燕毅强调了该省扩大人工智能应用以满足公众需求的努力,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需求。一个重要的步骤是推出一个连接全省超过4万家老年服务机构的数字平台,使更多老年人能够获得数字化护理服务。
这股技术赋能的浪潮也席卷了中国的广阔乡村,在推动农村振兴、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农村居民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中国东部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智能灌溉和田间监测系统充当作物的“数字守护者”,而人工智能无人机则进行精确侦察,实时识别害虫和疾病。它们收集的数据生成了针对化肥和农药使用的“数字处方”。
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金柱表示:“小岗村的智慧农业确保了产量稳定增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我们还把数字技术融入旅游和地方治理,以多元化村民收入和改善公共服务。”
李金柱补充说,小岗村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摇篮”,希望与其他地区分享其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弥合城乡差距方面的最新经验。
今年8月,中国发布了一份国家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呼吁加快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并加强人工智能在农场管理和风险预防中的融合,以支持全国各地的农民。
在浙江省金华市,人工智能与低空技术相结合,帮助农民绘制田界、分类作物类型、检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并通过精准施肥和废物监测减少污染。
金华浙江农业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志杰表示,公司已开发出20多种专有的农业人工智能模型,从田间监测到生物多样性追踪,简化了各项任务。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经济蛋糕。它不仅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力和价值,还创造了新职业,改善了治理。”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军说。
“农村居民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是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他补充道。
■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