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大教授开发聊天机器人,助力独居老人自我管理慢性病
快速阅读: 罗德岛大学教授Jung Eun Lee开发SMILE聊天机器人,帮助独居老人管理慢性病症状,提升自我照顾能力,通过日常检查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研究显示该工具有效且易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到2030年,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将年满65岁或以上,其中80%的人将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与此同时,许多老年人独自生活,这给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带来了独特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在没有日常支持的情况下往往被忽视。罗德岛大学护理学教授Jung Eun Lee利用技术提高老年人的症状意识和自我照顾能力,特别是在独居的老年人群中。
Lee教授开发了一款名为SMILE(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for heaLthy LifE)的聊天机器人,旨在帮助独居老年人追踪症状并改善日常自我照顾。SMILE是一个基于网络的个性化症状自我管理工具,建立在微软Azure健康机器人的基础上。该原型通过简短的日常检查来引导用户,了解他们的情绪和身体状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健康建议。它提供了关于如何管理疲劳、改善睡眠、保持活跃以及维持情绪健康的简短、基于证据的建议。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长,患有多种慢性病的人数也在增加,”Lee教授说。“独居的老年人常常需要管理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和心脏病等多种健康问题,同时还要应对疲劳、疼痛、睡眠障碍和复杂的用药计划。孤独和社会孤立也很普遍,这会加剧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尤其是在低收入环境中。然而,目前的许多研究仍然一次只关注一个病症,而不是解决多病共存的复杂现实。”
为了确保研究能够触及到那些面临最大护理障碍的个体,Lee教授通过当地公共住房管理局招募了35名老年人参与调查和焦点小组讨论,探讨他们的症状体验和技术需求。基于这些发现,进行了SMILE原型的用户测试,10名参与者获得了平板电脑以方便访问程序。在为期五天的时间里,参与者被鼓励每天至少两次登录,记录自己的症状和感受。聊天机器人通过简短的问题询问用户的症状和心情,并提供简单的、个性化的建议,涉及健康习惯、情感支持和症状意识。
“虽然这个原型不能做出医疗诊断,但它旨在帮助用户反思自己的症状,建立意识,并加强健康习惯——这是多病共存人群自我管理的核心部分,”Lee教授说。
参与者描述聊天机器人为“有帮助”、“教育性强”、“24/7可用”。他们认为它直观且易于使用。参与者还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更大的按钮、更清晰的导航选项和更深入的初始培训。根据这些建议,将在改进版本中添加药物提醒和设定体育活动目标等功能。
“该项目深入了解了低收入住房中独居且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的生活经历、技术参与度和自我管理需求,”Lee教授说。“总体而言,参与者觉得聊天机器人具有激励作用且易于使用,许多人表示学到了新的健康知识。这些成果为未来临床试验评估AI支持的症状管理对健康结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ee教授的研究不仅针对老龄化人群,还探讨了如何将像SMILE这样的AI工具扩展到所有年龄段的使用,这一研究尤其及时。这反映了医疗AI领域的一个新兴趋势:利用对话技术不是为了诊断,而是通过意识和日常自我照顾来赋予患者权力。随着AI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普及,像SMILE这样的项目展示了技术如何在健康支持中增强而非取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对于罗德岛乃至全国面临的医疗危机,这类项目的深入研究和广泛采用将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利益,无论年龄大小。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