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与机器人助力重庆柠檬产业腾飞
快速阅读: 重庆潼南区利用无人机和自动化技术提升柠檬产业效率,无人机单日可运输20吨柠檬,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处理50吨,显著降低成本并提高质量,推动潼南柠檬品牌国际化。
重庆,11月6日(新华社)——刘万云家族世代以手工采摘柠檬为生,弯腰摘果,肩扛重担下山。如今,先进技术为他提供了新的助力。
在重庆市西南部潼南区水口村的一片果园里,刘万云和其他村民一边采摘成熟的柠檬,一边有无人机穿过晨雾,在果园上方精准悬停,然后放下钩子提起装满新鲜果实的袋子。
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无人机载着100公斤的柠檬缓缓降下山,将货物卸到等候的卡车上,随即迅速返回继续下一趟。这一幕展现了无人机技术正在重塑重庆这座多山城市柠檬产业的“人机协作”新景象。
“过去需要一整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几次无人机运输就能搞定。”刘万云说。
据无人机操作员杨青介绍,果园使用的无人机型号不仅能喷洒、播种,还能运输货物。凭借人工智能(AI)和计算能力的进步,该无人机能够实现全自主飞行,并具备全方位障碍物检测功能。
“一名操作员使用一架无人机一天可以运输20吨柠檬,这相当于过去10个人两天的工作量。”杨青说,“这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效率,因为无人机充满电只需10分钟即可再次起飞。”
除了果园外,自动化也在重庆雪王农业有限公司内部发挥作用。在这里,机械臂小心翼翼地将一箱箱柠檬放在传送带上,水果经过清洗、分级、称重和包装,整个过程仅需15分钟即可完成。
在分级区域,12条生产线协同作业,而数字监控系统几乎能完美地评估每个柠檬的大小、颜色及瑕疵,如腐烂、黑斑或凸起。
“我们的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可处理超过50吨柠檬,日处理量可达1200吨以上。”公司负责人李金城说,“自动化不仅提升了速度,也保证了质量,这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是双赢的局面。”
在中国各地,传统行业正经历技术驱动的转型,以提高生产力并开辟新的增长路径。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最近发布了关于其第十五个五年计划(2026-2030年)的重点文件,强调“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推动新型高质量生产力发展”作为未来五年的关键目标。
中国众多企业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目前中国已有近1万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其中超过400家被认定为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利用AI和数字孪生等技术。
这种势头推动了潼南柠檬走向国际市场。2025年前九个月,潼南出口鲜柠檬14400吨,价值1.76亿元(约合2484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0.8%和58.6%。
“我们现在可以在40天的运输窗口期内覆盖所有地区。”李金城说,“技术使我们出口的柠檬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客户的标准,增强了我们全球扩展的信心。”
目前,潼南拥有32万亩(约21333公顷)柠檬种植园,预计年产量将达到35万吨,年产值达90亿元。
“下一步是深化加工技术,构建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胡光建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潼南柠檬’成为国际知名的品牌。”
■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